肉用鸭的饲养管理

   2012-11-17 45010
核心提示:  肉鸭的品种有:北京鸭、樱桃谷鸭、狄高鸭、瘤头鸭、克里莫鸭、天府肉鸭。  (一)雏鸭的饲养管理  对肉鸭生产来说,雏鸭
   肉鸭的品种有:北京鸭、樱桃谷鸭、狄高鸭、瘤头鸭、克里莫鸭、天府肉鸭。 

  (一)雏鸭的饲养管理 

  对肉鸭生产来说,雏鸭的饲养管理是一项即重要又细致的工作,必须抓住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措施。 

  肉用型雏鸭与蛋用型雏鸭的基本要素差不多,主要区别在于:一是育雏温度比蛋用雏鸭高;二是饲料的营养水平要求也比蛋鸭高。 

  1、育雏的条件 

  (1)温度 

  雏鸭在前3周,因绒毛未丰,体温调节机能不全,所以开始育雏时,温度应保持在30~32℃。根据季节可略有变化,冬季宜提高1℃,夏季降低1~2℃,48小时以后,每周下降3~5℃,直至室外温。 

  (2)通风 

  育雏室只有保持空气新鲜,才能保证雏鸭的正常新陈代谢和健康生长。 

  随着雏鸭日龄的增加,其排泄量也会增加,这些排泄物和禽舍内的有害气体将直接造成环境和空气污染,而影响雏鸭的生长发育。因此,在育雏期应坚持通风换气。在冬季可以先将育雏室内温度提高1~2℃后,再打开门窗,以保证室温稳定。 

  (3)密度 

  对肉鸭生产来说,如果饲养密度不当,就会造成经济损失和其它浪费。因此,育雏数量应根据饲养场的面积、育雏室面积而定。同时,饲养密度还要随季节略有变化,如果饲养密度过大,容易引起鸭群拥挤,采食不均,个体发育不匀,易患疾病等问题;如果饲养密度过低,虽能提高成活率,但不易保温且经济上不合算。一般平养的,具有1.5~2倍于鸭舍面积运动场的鸭舍,育雏面积为禽舍面积的1/3左右,密度为7~9只/m2。在条件良好的鸭场,可以使用移动的隔墙,以保证密度的合理和温度的适宜。 

  (4)湿度 

  育雏前期,室内温度较高,水分蒸发快。此时,相对湿度要高一些。如空气中湿度过低,雏鸭易出现肢趾干瘪,精神不振等轻度脱水症状,影响健康和生长。所以,1周龄以内,育雏室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70%,2周龄起维持在50%~60%即可。若湿度过高,则高温、高湿的环境,不仅使雏鸭的体热散失受阻,致使食欲减退,精神不佳,而且为霉菌等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从而导致雏鸭生病。若遇低温高湿,对育雏更不利,危害更严重,雏鸭的体热散失太快,很容易着凉生病,而且饲料消耗增加。所以,育雏期内以温度为主要因素,把温度和湿度结合起来考虑,严格掌握,灵活调整,才能取得良好的结果。 

  (5)光照 

  在整个育雏阶段的前3天,进行连续光照,以后每天光照23小时,8天以后,每天减少1小时,直到采用自然光照。光照强度以便于鸭子采食和饮水为宜,一般在1~2W/m2。 

  2、育雏的方式 

  肉用型雏鸭的培育方式主要有地面育雏和网上育雏及塑料大棚育雏等三种。 

  (1)地面育雏 

  这是使用得最久、最普遍的一种方式,雏鸭直接放在育雏舍的地面上,地面上铺垫清洁干燥的稻草(需切短)或木屑,雏龄越小垫草越厚(初生雏第一次垫料厚6~8cm),使雏鸭熟睡时不受凉,且有保温作用,但在饮水和采食区不垫料。这种育雏方式,设备简单,投资省,积肥好,不论条件好坏,均可采用。 

  (2)网上育雏 

  网上育雏的最大特点是:环境卫生条件好,雏鸭不与粪便接触,感染疾病的机会少;其次是不用垫料,节约劳力;其三是,温度比地面稍高,容易满足雏鸭对温度的要求,可节约燃料,而且成活率较高。缺点是一次性投资比较大。 

  (3)塑料大棚育雏 

  它是结合应用塑料大棚饲养肉鸭而采取的育雏方式,其具体方法是在大棚内用塑料薄膜帘子隔出一部分空间用来育雏,优点是容易保温,不需设专门设轩育雏室,投资少,成本低,易于管理,成活率高。 

  除上述三种方式外,还有将地面育雏与网上育雏结合起来,称为混合式。其做法是将育雏舍地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高出地面或将地面挖深的网床;另一部分是铺垫料的地面。这两部分之间水泥波面连接。饮水器放在网上,可使鸭舍内垫草保持干燥。 

  3、雏鸭饲养要点 

  (1)进雏前的准备 

  A、清洗鸭舍和各种工具,进行彻底消毒。 

  B、备足垫料(网上育雏不用垫料),充分晒干,如以稻草作垫料,还需切成3~5cm长的段。 

  C、按肉用型鸭的营养标准,配制好雏鸭饲料。开始3天内,可在饲料中加入200mg/kg土霉素(或100mg/kg的呋喃唑酮)。 

  D、雏鸭入舍前12小时,开启加温设备进行预热,使室温达到育雏标准的要求。 

  (2)接雏和分群 

  把雏鸭从出雏机中捡出,在孵化室内绒毛干燥后转入育雏室,此过程称为接雏。接雏可以分批进行,尽量缩短在孵化室的逗留时间,千万不要等到全部雏鸭出齐后再接雏,以免早出壳的雏鸭不能及时饮水和开食,导致体质变弱,影响生长发育,降低成活率。 

  雏鸭转入育雏室后,应根据其出壳时间的早晚、体质的强弱和体重的大小,把体质好的和体质弱的雏鸭分开饲养,特别是体质弱小的弱雏,要把它放在靠近热源,即室温较高的区域饲养,以促使用权“大肚脐”雏鸭完全吸收腹内卵黄,最终提高成活率。体质差不多的雏鸭也应分群饲养,雏群的大小以200~300只为宜。 

  第一次分群后,雏鸭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又会出现大小强弱的差别,所以要经常把鸭群中体质太强和体质太弱的雏鸭挑选出来,单独饲养,以免“两极分化”。即强的更强,弱的因抢食抢水能力差而愈来愈弱。通常在8日龄和15日龄时,结合密度调整,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分群。 

  (3)先饮水,后开食 

  培育雏鸭要掌握“早饮水、早开食,先饮水、后开食”的原则。饲养员要平时密切关注雏鸭的动态,当雏鸭东奔西走并有喙食的行为时,说明此时要给雏鸭饮水开食。如夏季气温达25℃时,直接将雏鸭放到1cm深的水盆中,让它边喝边洗;冬季气温低(水温在15℃以下),应先提高水温,使其达到20℃以上时,然后再放鸭饮水。每次饮水5分钟左右,然后把雏鸭赶到干燥的垫草上,让它梳理羽毛,休息一会儿。 

  饮水后1小时左右就可以喂食。雏鸭的第一次喂食称“开食”。“开食”一般都用肉小鸭料或碎玉米、碎黑豆、碎糙米等煮成半熟后放到清水中浸一下再捞起。初次喂食的饲料撒在油布或塑料布上,要撒得均匀,边撒边吆喝,调教采食。饮水槽要放置在食盆的旁边,便于边吃食边饮水。随着雏鸭长大,把水盆和料槽的距离拉开,可节约饲料。 

  (4)少喂多餐,逐步过滤到定时定餐 

  初生的雏鸭,食道膨大部分还很不明显,贮存饲料的容积很小,消化器官还没有经过饲料的刺激和锻炼,消化机能尚不健全,肌胃的肌肉也不坚实,磨碎饲料的功能还不强。所以,要少喂多餐,少喂勤添,随吃随给,饲槽内要稍有余食,但不能太多,否则易酸败变质。除白天每隔1.5~2小时喂一次外,晚上也要另喂两次,开头3天的饲养是很关键的;对不会自动走向饲槽的弱雏,要耐心引诱它去采食,保证每只都能吃到饲料,吃饱但不能吃得过头。3天以后,可改用食槽饲喂,槽的边高3~4cm,长50~70cm,这样可以防止混入鸭粪污染饲料。6日龄起就可以进行定时喂食,每隔2小时喂一次;8~12日龄时每隔3小时喂一次,每昼夜喂8次;13~15日龄每隔4小时喂一次,每昼夜喂6次;16~20日龄白天每隔4小时喂一次,夜间每隔6小时喂一次,每昼夜喂5次;21日龄以后,每隔6小时喂一次,每昼夜喂4次。 

  随着雏鸭的逐渐长大,可以不用食槽而改用水泥圈饲喂,即在育雏室一角,做好水泥圈子,先将饲料拌好,分小堆放在水泥圈上,然后分批将雏鸭放入,每批200~300只为宜,每次吃食10分钟。但每次投料不要太多,以每批都能吃完为度。 

  (5)饮水 

  在整个育雏期,供水很重要,如果饮水不足或水质不良都将会影响雏鸭的采食量、抗病力和生长发育,一般提倡供给清洁常流水,水温随季节略有升降。另外,每周用0.02%的高锰酸钾水供雏鸭饮服一次。 

  (6)光照制度 

  肉用雏鸭的光照要制订制度,严格执行。在整个育雏阶段的前3天,进行连续光照,4~7天每天23小时,8天以后每天减少1小时,直至自然光照。光照不仅与雏鸭的生长速度有关,也与种鸭的性成熟期有关,光照量过度,种鸭性成熟提前,母鸭开产早,蛋形小,产蛋持续性差。 

  (7)防病 

  由于雏鸭生长周期短,一旦生病,往往到出售也来不及恢复。因此,应坚持做好预防工作。良好的免疫程序可提高鸭群的育成率。雏鸭在双周龄内,每隔3~5天适当喂点土霉素片,在1日龄进行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在3周龄后进行一次“鸭瘟、禽霍乱”二联苗的预防注射。另外在饲料中添加25mg/kg烯乙醇,即能促进生长,还能防病。 

  (二)肉用仔鸭的饲养管理 

  肉鸭3~7周龄称为中雏。中雏期是鸭子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对饲料营养要求高,且食欲旺盛,采食量大。中雏期的生理特点是对外界一半的适应性较强,比较容易管理。其饲养管理的要点如下: 

  (1)过渡期的饲养 

  A、饲料:从雏鸭舍转入中雏舍的前3~5天,将雏鸭料逐渐调换成中雏料,使鸭逐渐适应新的饲料。 

  B、温度:除冬季和早春气温低时,采用升温育雏饲养,其余时期中雏的饲养均采用自温饲养方法。但若自然温度与育雏末期的室温相差太大(一般不超过3~5℃)会引起感冒或其它疾病,这时就应在开始几天适当增温。 

  C、空腹转舍:转群前必需空腹方可运出。 

  D、逐步扩大饲养面积:若采用网上育雏,则雏鸭刚下地时,地上面积应适当圈小些,待雏鸭经过2~3天的锻炼,腿部肌肉逐步增强后,再逐渐增大活动面积。因为中雏舍的地面积比网上大,雏鸭一下地,活动量逐渐增大,一时不适应,容易导致鸭子气喘、拐腿,重者甚至引起瘫痪。 

  (2)中雏期的饲料 

  中雏期鸭子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物质要求高,要求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不仅全面,而且配比合理。科学实验证明,该期使用全价配合饲料能使肉外国语生长快,缩短饲养周期,提高饲料报酬,减少饲料浪费,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饲喂 

  根据中雏的消化情况,一昼夜饲喂4次,定时定量。投喂全价配合饲料,或者用混合均匀的粉料,用水拌湿,然后将饲料分堆撒在料盆内或塑料布上,分批将鸭赶入进食。 

  鸭在吃食时有饮水洗嘴的习惯,鸭舍中可设长形的水槽或在适当位置放几只水盆,及时添换清洁饮水。 

  (4)管理 

  A、保持鸭舍内清洁干燥:中雏期容易管理,要求圈舍条件比较简易,只要有防风、防雨设备即可。但圈舍一定要保持清洁干燥。夏天运动场要搭凉棚遮荫,冬天要做好保温工作。 

  B、密度适当:中雏的饲养密度,肉用型雏鸭每平方米8~10只,兼用型10~15只,随雏龄增大,不断调整密度,以满足雏鸭不断生长的需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付费方式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会员管理制度  |  隐私政策  |  会员释疑问答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