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坏死性肠炎的目前状况与对策

   2018-06-02 康博制药119610
核心提示:鸭坏死性肠炎是发生在种鸭的一种传染病,以体质衰弱、食欲降低、不能站立、常突然死亡和剖检见肠道黏膜坏死(故称烂肠病)为特征

鸭坏死性肠炎是发生在种鸭的一种传染病,以体质衰弱、食欲降低、不能站立、常突然死亡和剖检见肠道黏膜坏死(故称烂肠病)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冬为高发季节,但无特别差异。鸭群受各种应激因素如免疫接种、恶劣的气候条件等刺激后,尤为多见。发病原因可能是多种致病因子,包括具有鞭毛的原虫、类巴氏杆菌,以及魏氏梭菌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魏氏梭菌是主要的致病因子,病原为A型或C型的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是健康鸭群肠道内的寄居者,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在粪便、土壤、污染的饲料和垫料或肠内容物中均可分离到该菌,传播途径以消化道为主,一般情况下,魏氏梭菌通常不致病,但如果突然更换饲料,有严重应激,恶劣气候刺激,肠黏膜因细菌、球虫、蠕虫侵害,或长时间、超剂量使用抗生素等引起损伤,均能诱发这种鸭病。

目录

1、致病因素

1、饲料突变或质量差,变质的动物性饲料;

2、肠道损伤或球虫病;

3、鸭舍潮湿、拥挤、卫生差;

4、饲料中长时间添加抗生素;

5、鸭只机体抵抗力降低。

2、流行特点

该病的病原体是一种肠病毒,传播途径以消化道为主。感染后潜伏期1-4天。突然发病,迅速传播。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主要危害4-10日龄雏鸭。

3、临床症状

(1)体质虚弱,食欲降低,伏卧于地,不能站立,常被公鸭踏啄伤害,头部及翅部羽毛脱落,突然死亡。

(2)产蛋下降或停产,产畸形蛋和软壳蛋。

4、剖检症状

肠管肿胀,色泽变淡,质脆,部分肠管暗红色。肠腔内有多量混有血液和液体或脱落的肠粘膜碎片。病程长的肠管粘膜坏死后为黄白色与肠壁紧贴,肠管内充满干酪样坏死物。

5、预防措施

应该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和预防工作,不要随便更换饲 料,必须要换料时,要有计划地过渡;避免在全价饲料中额外添加鱼粉、小麦、大豆、动物油脂等高能量或高蛋白原料,以防止饲料营养不平衡造成对肠道的刺激; 有计划、正确地使用抗生素,防止过量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进行定期驱除蠕虫工作,减少肠道黏膜受损;在气候多变的时节一定要严格控制小肠球虫病的 发生。

6、治疗方法

方案①:痢克 + 10%阿莫西林

用量:痢克100g拌料100-150斤,10%阿莫西林100g拌料50-100斤,集全天采食量1/3,连用3-5日;

方案②:10%硫酸黏菌素 + 痢菌净

用量:10%硫酸黏菌素100g拌料50-100斤,痢菌净1g拌料8-10斤,集全天采食量1/3,连用3-5日;

7、解剖样图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付费方式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会员管理制度  |  隐私政策  |  会员释疑问答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