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肝炎病的治疗病例

   2015-10-04 37230
核心提示:北安市二井镇某养鸭户2008年春有700多只鸭于12日龄开始发病,当日死亡19只。开始时无明显症状,少数雏鸭仰头踢腿、即后出现全身

北安市二井镇某养鸭户2008年春有700多只鸭于12日龄开始发病,当日死亡19只。开始时无明显症状,少数雏鸭仰头踢腿、即后出现全身性抽搐,倒向1侧而突然死亡。有的出现阵发性痉挛或旋转等神经症状。死后雏鸭呈角弓反张状。大多雏鸭精神极度沉郁,缩颈拱背,昏睡呆立或行动迟滞,翅膀下垂,减食或废食,排黄白或绿色稀粪,多见呼吸困难。

1剖检变化:主要见于肝脏肿大,质地极脆,肝表面呈砖红或土黄色,色质变淡,表面散布多量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胆囊充满胆汁而肿胀,胆汁色质变淡,呈草青色、脾脏肿大、斑驳、有细小状出血。有的可见肾脏肿大、呈现淤血症状。

2治疗措施:通过临床检查、病理剖检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后,初诊为鸭病毒性肝炎。迅速采用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每只雏鸭1、0毫升肌肉注射。注射后次日早病鸭精神、病情好转,食欲增加恢复迅速,病情得到控制。同时在饮水中加入0.1%复合维生素水溶液、配合加入环丙沙星药物。加强鸭舍卫生工作,对鸭舍内用“百毒杀”(癸甲溴氨)消毒液进行彻底消毒。

3治疗体会:本病实验室确诊需3天左右,养鸭户可根据雏鸭全身痉挛、角弓反张及肝脏特征性病变确诊为鸭病毒性肝炎,防止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对己暴发鸭病毒性肝炎的鸭只,采用高免血清加入复合维合素B水溶液进行治疗,疫情可在1~2天内得到控制。

此病例说明种鸭产蛋后期未加强免疫,而导致雏鸭母源抗体效价低而发病。有资料介绍无母源抗体的雏鸭日龄越小发病率及死亡率越高,发病于13日龄的雏鸭死亡率多为50%。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付费方式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会员管理制度  |  隐私政策  |  会员释疑问答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