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鸭霉形体,其特征与鸡败血支原体相似。
2、流行特点:
(1)本病主要发生在2-3周龄的雏鸭,填鸭与成鸭较少发生,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2)病鸭与带菌鸭是本病的传染源,呼吸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也可能经蛋垂直传播。
(3)育雏舍温度过低,通风不良,鸭舍内氨含量过高,饲养密度过大等诱因,也可导致本病的暴发。
3、临床症状
(1)病初可见一侧或两侧眶下窦部肿胀,形成有波动感隆起的鼓包。随着病程的发展,肿胀部变硬,鼻腔出现炎症,自鼻孔流出浆液或黏液性鼻汁,病鸭甩头。
(2)有些病鸭蓄积有浆液---黏性分泌物,病程较长时可导致失明。大多数病鸭能自愈,但生长发育缓慢,肉鸭品质下降,蛋鸭产蛋率下降。
4、剖检症状:
眶下窦内常充满浆液性或黏性分泌物,窦腔黏膜充血增厚,有的有多量干酪样物质。气囊壁增厚、浑浊,结膜囊与鼻腔内有黏性分泌物。
5、防治方案:
(1)加强饲养管理,用威力洁或碘力洁喷雾消毒。
(2)金康呼特或普静+速抗饮水,清肺止咳散或瘟喉康拌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