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来自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金融种子组合”调研实践团队奔赴上海浦东新区金桥镇阳光第二居民社区等地,为居民们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志愿活动。这支立信“金融种子组合”调研实践团队由金融学、金融科技等专业的学生组成,曾在由教育部与各地市政府、各高校共同主办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市级铜奖。自2019年组建以来,他们在上海市徐汇区金融办、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校团委的引领与指导下,足迹遍布上海、云南、贵州等地,践行着金融服务赋能乡村振兴的使命和初心。


同学们在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志愿活动的同时,还深入贵州、云南大山深处,进行普惠金融服务相关调研,了解村民金融服务需求。2019年7月,在云南省会泽县卡郎小学杨校长的陪同下,团队成员来到李佳和李润俩兄妹家中,他们从会泽县悠久的铸币历史讲起,从贝币、布币,“半两”钱、“五铢”钱讲到纸币,既有《铸币文化名城会泽》视频讲解,还让孩子们分辨各种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


盖羿捷是立信“金融种子组合”的队长,谈起加入团队的初心,盖羿捷表示:“我的家乡是一块金融‘沙漠’地区,进入立信学习专业知识、参与社会实践调研之后,看到了太多的乡村金融乱象。党的二十大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我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乡村金融普惠的理念。”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金融服务“三农”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支持工具越来越丰富。但是在基层,农村金融服务渗透率相对较低,农户对金融服务还存在着疑虑甚至是排斥的心理。今年暑假和寒假,立信“金融种子组合”分六批次奔赴上海市浦东新区、崇明区、金山区等九区市和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铜仁市等四区市,就金融排斥心理对东西部地区居民金融服务供给的影响开展深入调研。
面对方言沟通障碍、调研对象受教育程度低等种种阻碍,立信“金融种子组合”始终坚持以金融人严谨认真的态度去获取真实、准确的客观调研内容,目前已收集到960份有效调查问卷,接下来他们将通过数据分析来定量分析金融排斥对上海9区和贵州4地居民的影响,探索金融助推贵州等一批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


盖羿捷介绍说:“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贵州地区的居民尤其是一些收入水平不高、文化水平有限的群体,他们几乎不愿意购买任何金融产品或服务,甚至到了‘谈金融色变’的程度。这种情况让我越发深刻意识到进行金融知识普及、打破心理上的“金融壁垒”的重要性。”
不只是盖羿捷,其他成员也有同样的感受。团队成员曹海羿坦言:“通过举办各类金融科普活动,我发现即便是上海的老年人受金融排斥的影响也很大,同时他们经常遭遇金融诈骗。我希望通过大家持之以恒的科普金融活动,帮助老年群体在享受便捷金融服务的同时,免受金融诈骗之苦。”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2022年是立信“金融种子组合”开展调研实践、进行金融知识普及活动的第四年了。四年的时间里,团队成员累计行程超4600余公里,开展约82.5小时、覆盖2180余人次的金融知识普及志愿活动,采访当地金融办的金融专家、金融行业资深从业人员、村官干部、社区居民等,录制采访音频超600分钟。
乡村广袤无垠的“希望田野”,应是金融服务的“热土”。未来,立信“金融种子组合”将以脚步丈量大地,用自己所学去帮助更多农户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降低金融排斥对金融服务的负面影响,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出一份属于立信学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