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鬼节”给自己烧纸,日后真的用得上吗?

   2022-08-12 16690
核心提示:几个月前曾在社交媒体上看见一个帖子,说现在的人内卷到每年清明给自己烧纸钱,算是为下辈子提前存钱。这种做法是否有依据?人在亡故后到底能不能收到自己预先烧的钱?图片来源:网络截图按:本文以「假使存在地府/下辈子」为讨论基础,而不对「地府/下辈子是否存在」这一命题进行论证。去年清明节,我们就在谁收到了锡箔这

几个月前曾在社交媒体上看见一个帖子,说现在的人“内卷”到每年清明给自己烧纸钱,算是为下辈子提前存钱。这种做法是否有依据?人在亡故后到底能不能收到自己预先烧的钱?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按:本文以「假使存在地府/下辈子」为讨论基础,而不对「地府/下辈子是否存在」这一命题进行论证。

去年清明节,我们就在谁收到了锡箔这篇推送中讨论过纸钱的有效性。按照汉地佛教的看法,个人借助布施、斋僧等行为确实可以获得相应的果报,但“布施”一词的内涵中并不包括向祖先燃烧纸钱这一行为。不过,从上图中的描述来看,行为者显然也不是在佛教的逻辑框架下行事:“下面”一词指代“地府”,是亡者受审、受刑并获得转世许可的地方(可以类比司法+刑罚执行机关)。这一颇具中国特色的词语与佛教语境下的“地狱”(naraka)完全不同,后者是众生命终后因所作恶业而投生的六道之一。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图中行为者是为了在地府中的生活而烧纸钱。那么,纸钱是否是地府中的流通货币,亡者又如何在地府中使用纸钱呢?

纸钱的功能

纸钱的起源可以追溯至魏晋时期。唐代《封氏闻见录》认为纸钱来自瘗钱,因东汉造纸术兴起而有了纸钱:

「按古者享祀鬼神,有圭璧币帛,事毕则埋之。后代既宝钱货,遂以钱送死……古埋帛金钱,今纸钱皆烧之,所以示不知神之所为也。」(第六卷)

东晋金冥钱,2003年马鞍山市金家庄区林里东晋墓出土,藏于马鞍山市博物馆

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在讨论十王信仰时,我们曾探讨过「十斋­」作为过渡仪式的作用(戳此阅读)。除了诵读、抄写佛经,亲属还会在作斋时准备饭食与纸钱,这一方面是为了使亡者满意,另一方面也是用来贿赂冥界的官吏,帮助其顺利度过十殿的审判。以下仅举二例:

唐《河东记》中,王潜的属下许琛被误带至冥府,还在地府中见到了故相武元衡。后者托许琛告诉王潜,感谢他一直给自己寄来钱物,可惜那些钱物都用不了,希望他能再烧五万张品相良好的纸钱给自己。许琛回到阳间后告知王潜此事,得知王潜确实一直给武元衡焚烧纸钱。(“许琛”条)

唐《广异记》则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宇文觌在机缘巧合之下与一亡魂结了善缘,亡魂答应在危难之际救他三次。在宇文觌因参与谋逆被关押后,亡魂向宇文觌的妻子索要三千贯钱,好在地下为其求情,称:“地府所用,是人间纸钱。”在其妻子焚烧纸钱不久后,宇文觌果然如亡魂所言被无罪释放。(“宇文觌”条)

《地藏十王图》片段,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图片来源:国际敦煌项目 P.4523

从上述两个故事中可以看出,纸钱确实是冥界的货币,既可供亡者花用,也可用于在地府“走关系”,解决阴阳两世间的难事。有时,冥吏还会向入冥之人索要钱财,或是游冥者答应在出冥后向冥吏焚化纸钱。(关于「游冥­」主题,以后会出推送专门来讲,敬请期待~)

寄库——“地下”钱庄的兴起

那么,人们能否能为地府中的生活提前“努力”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在中国的冥界II一文中曾介绍过《佛说预修十王生七经》这部唐代伪经,其中心主旨不仅是劝人在亲属亡故后为其作斋修福,更是要人们在生前“预修”福德:若有人能在每月的初一十五供养三宝、向十王设斋祈祷,则可在过世后直接往生快乐之处。也就是说,人们确实可以通过在生前举行仪式改善身后的生存条件。在传世的过程中,这部伪经还被加入了新的内容:如若有人在斋日没钱或没空作斋,则可“下食两盘,纸钱两观”,使新亡之人免受冥界饥饿之苦与业报罪。(俄藏敦煌文献, Дx.06099)

《地狱十王经》“秦广王”片段,藏于大英图书馆

图片来源:国际敦煌项目 S.3961

随着时代的发展,唐宋之际出现了“焚烧纸钱籍数于冥府”的「寄库」传统。《旧唐书》就曾记载官员郑綮在黄巢之乱时有一笔寄库钱;而在宋《夷坚志》中,有一老妇稍有积蓄便都买纸钱送入佛寺充作寄库钱,后仆人入冥验证了这些钱确实存入地府库所。(“鄂渚王媪”条)不过,尽管故事将寄库与佛寺联系在一起,但宋代便有居士引经据典否认了佛教与寄库间的关联。有学者认为,寄库传统的出现是受到了唐宋时期经济发展与社会现实的影响。

到了明代,冥界系统已十分完备。我们仍可以在集大成的《西游记》中找到焚烧纸钱与寄库的例子:在唐太宗入冥的故事里,太宗曾一度被枉死城中的鬼纠缠。判官表示这些鬼没有钱产,不能被超度,需要太宗给钱钞才能得救。而当太宗表示自己空手前来,没有钱钞时,判官却说阳间有一人名相良,在阴司里寄放了十三库金银,太宗可以先出名借用,待到阳间再还。后来,太宗派尉迟恭前往寻人,得知相良与妻子时常斋僧布施,又买金银纸锭记库焚烧。(第十一、十二回)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获取两条信息:一,亡魂只有拥有财富才能顺利投胎;二,阳间之人可以通过作斋布施僧人、买金银纸锭焚烧的方式在阴间预留财富。

《地狱十王经》“阎罗王”片段,藏于大英图书馆

图片来源:国际敦煌项目 S.3961

以上,我们姑且举出数例证实了“提前为下辈子存钱”这一观点并非无稽之谈,而是在历史上有迹可循的做法。当然,小编始终秉持着“信则有,不信则无”的观点,如果有人相信地府的存在,那么焚烧锡箔这一行为无论目标受益者是谁都无可非议;如果大家不信该说,那么将「与人为善」作为人生准则总归也不是一件利人损己的坏事吧。

参考文献

《佛说预修十王生七经》, X. Nr. 21.

《封氏闻见录》, 《学海类编》第67册.

《广异记》

《河东记》

《旧唐书》, 《钦定四库全书》本, 卷一百七十九.

《西游记》

《夷坚志》, 支甲, 卷八.

党燕妮. 《俄藏敦煌文献》中《阎罗王授记经》缀合研究. 敦煌研究, 2007(02): 104–109.

钱光胜, 唐五代宋初冥界观念及其信仰研究.兰州大学, 2013.

 
鬼节 烧纸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付费方式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会员管理制度  |  隐私政策  |  会员释疑问答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