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丝虫病的症状及剖检变化

   2012-06-18 2730
核心提示:鸭丝虫病是由鸟蛇线虫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多发于雏鸭。我国有两种鸟蛇线虫,即台湾鸟蛇线虫和四川鸟蛇线虫,它们的中间宿主为

鸭丝虫病是由鸟蛇线虫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多发于雏鸭。我国有两种鸟蛇线虫,即台湾鸟蛇线虫和四川鸟蛇线虫,它们的中间宿主为剑水蚤。成虫寄生于鸭的皮下结缔组织中形成瘤样肿胀。秋季发病最多,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主要侵害2~8周龄鸭,潜伏期1周,病鸭消瘦,颌下和腿部皮下有小指头至拇指头大的瘤样肿胀;颌下的较为明显,初柔软后变硬,悬垂颌下,肿胀逐渐增大,压迫腮、咽喉部及邻近的气管、食道、神经和血管等,引起呼吸和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当寄生腿部皮下时,发育受阻;雏鸭多在症状出现后10~20d死亡。四川鸟蛇线虫侵害雏鸭后,以颌下和两肢出现瘤样病灶最多,其次为眼、颈、额、颊、嗉囊、胸、腹及肛门周围等处,均有病灶出现。剖检病死雏鸭的颌下和大腿部皮下等处瘤样肿胀,可检出虫体。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付费方式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会员管理制度  |  隐私政策  |  会员释疑问答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