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目睹一场粮食危机的开端

   2022-03-28 4840
核心提示:当所有人聚焦新冠疫情之时,另一场危机,正在向我们悄然逼近,那就是粮食危机。01我们从美国这场千年不遇的干旱说起。如今整个美国中西部地区都已经深陷大干旱之中,加州和西南部的7个州情况不容乐观,其中洛杉矶在今年1月份时,降水量不到0.1英寸。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的预告图,预计在今年4月份时,
当所有人聚焦新冠疫情之时,另一场危机,正在向我们悄然逼近,那就是粮食危机。
01
我们从美国这场千年不遇的干旱说起。
如今整个美国中西部地区都已经深陷大干旱之中,加州和西南部的7个州情况不容乐观,其中洛杉矶在今年1月份时,降水量不到0.1英寸。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的预告图,预计在今年4月份时,美国中西部地区的气温将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将近60%的美国大陆干旱持续的可能性超过50%。
NOAA的一份最新展望表示,这极可能是一场12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之一。
此外,据美国干旱数据监测,地处西部的90%以上的州地区目前正受到干旱困扰,包括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犹他的全部区域以及新墨西哥99%以上的区域。
美国在全球粮食市场的地位举足轻重,小麦占全球7%产量,11%出口量;玉米占全球31.7%产量,35.1%出口量,产量和出口量皆是世界第一;大豆占全球31.33%产量,37.42%出口量,都仅次于巴西。
如果美国干旱真如NOAA所预测的情况,那么美国的农业将迎来一记重拳,同时也会影响全球粮食供应
02
全球粮食还面临着另一大问题,那就是化肥。
从各个国家的历史来看,化肥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化肥的使用量与粮食产量相关性极强。
如今全世界各国的化肥从哪里进口?
正是俄罗斯。
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氮肥和第二大的钾肥和磷肥出口国。
3月10日,俄罗斯工业部部长曼图罗夫公开表示,俄罗斯将暂停化肥出口。作为全球主要的化肥出口国,俄罗斯以钾肥为首的化肥产品主要出口至欧洲、亚洲以及拉丁美洲。俄罗斯宣布暂停出口化肥或将引起全球性的钾肥紧缺。
3月12日,乌克兰也宣布暂时禁止所有类型的化肥出口。
事实上,在俄乌冲突之前,由于疫情等原因,全球化肥价格已经飙升到历史高位。
化肥进口大国巴西已经苦不堪言。巴西是咖啡、糖、大豆、大米、玉米、棉花、小麦等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同时也是化肥的最大进口国,缺少化肥可能会使巴西的农产品产量下降,加剧国际粮价的上涨。
03
俄罗斯不仅仅出口化肥,还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乌克兰是第五大小麦出口国,它们提供了全球19%的大麦、14%的小麦和4%的玉米,占全球谷物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因为战争,乌克兰今年的春季播种面积砍半。
乌克兰农业部长在本周二表示,乌克兰2022年春季作物播种面积可能比2021水平减少50%以上,降至约700万公顷,而俄乌战争前预计为1500万公顷。乌克兰的春季播种预计将包含大麦、玉米等谷物,以及甜菜、向日葵和大豆等作物。调整后的计划目前为700万公顷,实际上已经最初的目标修正近50%,其中玉米播种量将减少。
04
除了干旱、战争和化肥,原油价格大涨也将推升食品运输成本以及化肥成本。另一方面高油价促使部分粮食被用作生物燃料从而减少粮食供给。
05
以上种种,都在告诉大家一个清晰的事实。今年全球粮食将大幅减产。
全球粮食减产怎么办?
只能涨价了。
2月份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达140.7,刷新历史新高,2月份同比增长了24.1%。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警告称,国际食品价格可能继续上涨20%。
粮食价格越来越高时,怎么办?囤货!本来要出口的,不出口了,本来要进口的,加大力度进口!
阿根廷宣布管制,优先供应国内粮商。匈牙利宣布实施谷物出口管制。摩尔多瓦紧急停止小麦、玉米和糖出口。埃及禁止小麦、面粉和豆类的出口……
就这样一环扣一环,粮食安全问题会被不断放大。
目前,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正在不同程度出现粮油限购局面,德国部分超市已经开始限制购买食用油。
但较为发达的欧洲尚能坚持,最受伤的,永远都是弱势群体,是穷国的穷人。
包括许多最不发达国家在内的50个国家30%或更多的小麦供应依赖于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使得这些国家尤其脆弱。
而在非洲和中东国家,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预计,2022年将有2亿新增饥荒民众。
06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中国会不会受影响?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粮食问题,这一点我们无需过多担心,作为主粮的小麦和水稻,我国基本上不需要进口,并在手里握有相当数量的储备粮。
就在今天,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明确2022年粮食生产重点工作及一揽子支持政策,要求各地全力以赴保夏粮小麦丰收,千方百计扩种大豆油料,紧盯不放做好农资稳价保供,毫不松懈抓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稳住农业基本盘,为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我们更要稳住农业,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付费方式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会员管理制度  |  隐私政策  |  会员释疑问答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