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番鸭“花肝病”

   2012-06-08 6640
核心提示:雏番鸭花肝病是由番鸭呼肠弧病毒引起的、对雏番鸭有着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种传染病。由于患病雏番鸭的肝脏具有特征性病灶,在
雏番鸭“花肝病”是由番鸭呼肠弧病毒引起的、对雏番鸭有着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种传染病。由于患病雏番鸭的肝脏具有特征性病灶,在其表面形成大量灰白色小点或花斑点,故称 “花肝病”。
本病多发于7~35日龄,而通常10~25日龄的雏番鸭为最易感鸭群,发病率在60%~90%,死亡率在50%~80%。雏番鸭的日龄越小,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本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
     患病雏番鸭精神沉郁,全身乏力,软脚,多蹲伏;食欲减退;腹泻,排白色或绿色稀粪。重病鸭呼吸急促,患鸭机体脱水,迅速消瘦,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病死雏番鸭最具有特征性的剖检病变部位为肝脏和脾脏。表面密布大量针尖大的白色坏死点,使肝脏呈 "白点"肝或”花斑”肝,脾脏呈 “花斑”脾。此外胰脏、肾脏及肠壁充血出血,有弥漫性或局部性灰白色坏死点。病程稍长的病例常见有心包炎、肝周炎及肠壁粘连。
对本病的控制,目前尚未有理想的特效药,但采用下列措施可减少发病死亡。
    发生本病时,应尽快注射 “花肝病”高免卵黄抗体,并配合使用抗病毒药和抗菌药物以防继发感染。

    金刚烷胺和恩诺沙星配合使用,在10~20千克水中加人金刚烷胺和恩诺沙星各1-2克,连用2~3天.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付费方式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会员管理制度  |  隐私政策  |  会员释疑问答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