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科技部、全国妇联等部门已经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据悉,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
实际上,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一直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而自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居民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一些关于粮食调控之上的经济问题也开始逐渐引发人们的关注:人们不但需要吃的饱,更进一步在供应安全方面给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日前,美国民间机构公布的一则玉米产量数据引起了每日粮油的关注。
美国农场期货杂志旗下的职业农场主公司(ProFarmer)最新发布全国产量预测报告显示,经过本周对七个中西部玉米大豆主产州的实地考察后,ProFarmer预计今年美国玉米产量将达到151.16亿蒲,平均单产为177蒲/英亩。这要高于美国农业部8月份预测的产量147.5亿蒲以及平均单产174.6蒲/英亩。
如果以上数据最终得到市场的验证,则意味着在我国买家大量高价购买美国玉米之后,美国玉米未来会迎来较大的下跌行情。

据悉,自进入今年以来,由于我国国内玉米供应吃紧,价格持续攀升,我国加大了对国际市场玉米的采购步伐,特别是美国玉米的采购。
来自我国海关的数据显示,1-7月我国累计进口玉米1816万吨,作为对比,去年全年我国玉米进口总量也不过才1130万吨。
在对美国玉米的进口方面,更多数据则显示,美国在本年度对华玉米销售总量目前已经达到2063万吨,新年度的玉米也销售了1074万吨。
进口的增多,自然引发价格的上涨,但同期我们也注意到,美国农业部的供需报告也在不断炒作全球玉米供需数据。
众所周知,美国作为全球经济发达体,同时又是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其国内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已经成为了全球农产品交易的定价指标,而美国农业部定期公布的供需报告则对价格走势具有重大影响。
早在2003年,当时美国农业部就趁着我国买家大量购买大豆的契机,鼓吹全球大豆供应趋紧,结果导致在我国买家大量购买之后,价格出现腰斩式下跌,并最终引发了国内大豆产业第一次产业危机,外资开始全面进驻国内大豆压榨领域。
据悉,就在我国大量采购美国玉米的同时,美国农业部对美国玉米供需数据也在不断调整,特别是在产量方面,以干旱为由,大幅调低单产,从而助推美国玉米期货价格攀上近七年的高点。
但现在,随着我国玉米采购周期的结束,美盘玉米已经连续出现了大幅回调的行情。

不过,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与当年的大豆产业相比,2003年进口大豆占到我国大豆总需求的60%以上,且后期大豆进口数量逐年攀升,进口大豆价格逐渐成为我国主流市场价格。
作为对比,目前我国玉米进口总量虽出现快速攀升的势头,但仅占国内玉米总需求量的10%不到,尚难以对国内玉米价格形成有效影响。
而通过这一次的玉米价格波动,又再一次证明,全球资本市场对于我国需求的炒作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