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自6月份以来,我国小麦玉米价格出现了明显的回调态势,目前玉米主产区价格已经全线位于1.4元及下方的位置,小麦价格更是位居1.26元/斤,较前期高点回落了0.05-0.1元左右,但伴随着玉米、小麦价格的回调,尿素等化肥价格却依旧在逆势上涨。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磷酸一铵55%粉从年初的2000元/吨左右涨到了现在的3300元/吨,尿素中颗粒出厂报价普遍在2800元上方,硫酸钾主流价位集中在4400元/吨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我们对比的仅仅是化肥农资价格的出厂价格,与往年同比涨幅大约为1000元/吨,实际上,在基层化肥销售市场,涨价幅度远远高于上述价格空间。
当前尿素一线销售价格基本达到一袋150-160元,而去年一袋尿素的价格多集中在80-90元/袋之间。
与此同时,我们知道在我国,小麦玉米等粮食收购价格都由下游厂家公布,农户的实际卖粮价格要低于企业报价。而在农资领域,报价却是来自上游厂家,农户的实际购买价格则又要远远高于企业报价。
一低一高之间,农户的种植收益则被再次降低。
针对农资化肥对农户种植收益的影响,此前有关部门在6月下旬,一方面要求化肥企业稳定市场价格,另一方面则一次性拨付200亿元的农资补贴补给农户,但现在来看,显然成效不足。
此前200亿元的农资化肥补贴核算到种地亩数,约合10-15元/亩,这种的补贴力度并不能抵消化肥价格上涨所带来的种植压力。
据悉,目前针对化肥市场价格的逆势上涨,有关部门也终于坐不住了,最新消息显示,日前国家改革委约谈提醒部分重点化肥企业,要求重点化肥企业提高站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依法合规有序经营,不得囤积居奇、哄抬价格或捏造、散布涨价信息。
种种迹象表明,国内的农资化肥产业一方面抵消了一部分国内粮价对农户种植收益的增加,另一方面还令本就紧张的煤炭资源更加紧张,进一步恶化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