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金融监管,小麦玉米价格的春天已经过完了吗

   2021-07-01 6520
核心提示:6月30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明确继续做好生猪、棉、油、糖、胶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金融服务,促进农产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当前环境下,这一措施更多的被解读成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以避免
6月30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明确“继续做好生猪、棉、油、糖、胶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金融服务,促进农产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当前环境下,这一措施更多的被解读成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以避免热钱对重要民生物资的炒作。
据悉,自去年以来,在全球通胀压力下,大宗商品成为资本追捧的对象,外部资金进入粮食领域“囤积居奇”被认定为导致粮价上涨的主因之一。
据悉,在去年的这波操作中,大部分是一些资本方提供相对低息的现金,具有一定收购能力的仓储、贸易、物流,甚至生产企业,利用资本方的资金去市场收粮,在粮价的上涨过程中双方各自获利。
当然,这种操作能够在去年成功一方面是双方对未来粮食供需市场的准确预判,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模式下,推动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粮源的争夺中,进一步造成粮食短缺、价格上行。
回想去年玉米价格,从最初的1.0元左右四五个月时间涨至最高期的1.5元,涨幅高达50%。一个成功的示范,往往就预示着后继者的跟随,今年的小麦市场同样面临这种局面。
、实际上,据每日粮油掌握的资料显示,在这个《意见》出台之前,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加大了对涉粮机构资金流向的监管——因为去年的行情非常明显,粮食购销市场的主要资金来源并非是纯粹的金融机构,更多的是来自大型涉粮企业。
因此,《意见》更多的是在对大企业监管之后,对一些小规模渠道的资金进一步加以清扫而已,最大限度地减少热钱囤粮。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付费方式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会员管理制度  |  隐私政策  |  会员释疑问答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