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在国内的影响逐渐趋于缓解,生猪产能得到逐步恢复;过剩的禽肉禽蛋产能在新冠疫情得以稳定后也逐步得到释放。然而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却给消费结构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反向影响到畜禽养殖中的各个生产方案的调整。加之禁抗减抗政策的实施和智能化养殖的不断升级,也不断考验着畜禽产业链的所有环节。然而,养殖端的这些变化都离不开动物营养方案的改变,帝斯曼作为动物营养与保健的领导者,是如何应对养殖业中的种种变化?借此,《国际家禽》专访了帝斯曼动物营养与保健大中华区副总裁王强,为养殖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思考。
面对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疫影响,帝斯曼动物营养与保健的战略由“挺猪突禽”转变为“猪禽并进”,帝斯曼是如何做到及时应变、调整发展战略?
在我看来,市场本质和规律的主要体现就是“变化”,而我们每年的战略部署的调整也都是根据导致市场变化的原因进行一定的调整,如禽流感、非洲猪瘟和今年的新冠疫情。但从本质上讲,所有的外部变化,只是市场经济当中的一部分。对于帝斯曼而言,我们也只是以“平常心”来看待每次的变化,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打造更好的自己迎接每一次的变化。
2019年的 “挺猪突禽”更能体现出当时阶段性的特点,由于非洲猪瘟的影响,生猪产业受到了剧烈的冲击,因此我们将重点放在“挺”字上,挺过非洲猪瘟最严重的时期。而“突禽”的定位是由于生猪产能的下降给家禽市场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会,我们希望能抓住此次家禽发展的机遇,为业务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又如今年的“猪禽并进,六畜兴旺”战略,是基于我们自身的判断和官方数据上,预测生猪产业将会触底反弹以及家禽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同时,2020年非洲猪瘟即将会变成一个新常态,复养会变成主题词,所以业务也要和家禽一样齐头并进,从而做出了战略调整。
在2020年初,帝斯曼动物营养与保健内部开展了“飞增项目”,坚持的核心原则即“简单、敏捷、以客户为中心”,这些战略的制定和调整都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我们市场职能提升的结果。加之我们的技术支撑,不断研发出符合本地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以及销售团队对市场和产品的解读,市场、技术和销售金三角协同合作共同推进帝斯曼的不断发展。从而,在今年的今年动物营养与保健业务的销售量和销售额都取得了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优异成绩。
持续新冠疫情的暴发,消费者的消费渠道和消费习惯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及消费者对可发展的需求也愈发强烈,您如何看待这一趋势?帝斯曼又做了哪些应对措施?
如今,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非洲猪瘟的发生、新冠疫情的暴发都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观念,对包括食品、动物营养产品行业的消费结构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我们也在实时关注市场的变化,积极调整我们的业务模式。
目前,虽然我们的产品销售主要还是集中在线下销售,但是我们一直没有停止对线上业务的探索。我们最早的线上销售尝试是村淘;之后是我们自己研发的益购宝APP,以及新冠疫情期间开通的开启1688官方旗舰店,是帝斯曼在布局数字化战略上迈出的重要一步,目的在于为更大范围的客户提供更为灵活快捷服务。同时,在市场推广方面,我们也跟进时代发展的步伐,创新尝试各种推广方式。如,抖音短视频社交软件,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曝光量。
在我看来,市场上不断出现的传播方式,不仅仅是市场沟通的手段,也是线上销售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我们仍将积极探索新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模式,与现有的方式达成互补;在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基础上,选择更便捷、更优质的方式。
从2018年的下半年,我们就已经做了2019、2020和2021的三年业务战略规划,而三年规划的核心词就是可持续发展。我们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起点,以此探索业务发展领域。目前,我们已然形成六大业务驱动力来诠释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帮助克服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动物的环境排放、减少对海洋资源的依赖、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提高食物品质、改善动物的终生生产性能,以此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2020年7月1日,我国正式进入“无抗”养殖,从动物营养与保健的角度,帝斯曼如何应对这一政策和趋势?
目前,我们主要集中在禁抗、减抗和无抗三部分。首先,禁抗是第一步,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源头的一步,我们要从饲料端禁止抗生素的使用。其次,是养殖端的减抗,因为依据现有的养殖水平,我们还很难做到无抗养殖,所以要逐步减抗,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后是食品的无抗,也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终极目标。
在禁抗方面,依据政策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以7月1日为目标,饲料生产方案是否已经禁抗。二、从7月1日到2020年1月1日,饲料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能添加抗生素促生长剂等物质。三、2020年1月1日后,市场上不能出现含有抗生素促生长剂的饲料产品。
然而,从我们自身看,我们不以这两个时间节点为目标,因为帝斯曼是一个全球性企业,我们借鉴欧盟的生产经验,在我国颁布禁抗、减抗政策之后,我们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并将欧盟的生产经验与我国的生产实际相结合,在7月1日前就已经实现饲料生产禁抗。
在结合本土生产实际方面,我们在数年之前就已经开始和客户共同研发减抗、禁抗生产方案。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探索出针对不同畜种、不同场景、不同阶段的执行方案。因此,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做好饲料禁抗,朝着养殖减抗、食品无抗的方向努力发展。
您如何看待今年炒的火热的智能化养殖?帝斯曼又是如何参与到智能化养殖浪潮中?
在我看来,智能化养殖是未来养殖业的发展趋势,而且是势不可挡的趋势,对中国而言,智能化养殖更是一个“弯道超车”的利器。
因为,我国的畜牧业现如今仍处在劳动密集型的发展阶段,但也是一个后继无人的阶段,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的养殖模式正是维持养殖业所需劳动力资源的关键。其次,面对诸如禽流感、非洲猪瘟、新冠疫情等疾病,我们需要大力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减少人与动物之间的接触,而智能化养殖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除此之外,智能化养殖能够精准地控制养殖环境、饲料饲喂等各个生产环境,大大提高养殖水平,是养殖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一大助力。
但是,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必须理性地看待。因为在我看来,真正智能化的阶段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目前所能实现的还只是半自动化养殖。其次,智能化养殖也只是实现良好养殖效益的一个手段,我们的关注点还是要放在动物上,只有将畜禽的生长规律研究透彻,才能在养殖端真正地实现智能化养殖。相对而言,真正的智能化养殖需要从饲料端到养殖端,再到加工端的全产业链协同合作,挖掘出数据的价值需要全方位地深入探索,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目前,帝斯曼也在全方位的参与到智能化养殖的推广中去,如,饲料添加剂和养殖营养方面探索精准营养解决方案。另外,我们围绕“立足中国、着眼全球”的理念展开智能化探索。因为从智能化的使用环境、养殖系统成熟度以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等方面看,中国是最有可能领先其他国家成为智能化养殖领航者的国家;另外,我们不能忽视全球先进的生产经验,如南美的肉牛智能化养殖有着全球领先的技术和经验、美国的肉鸡智能化养殖经验和基础研究也远远胜于我国。帝斯曼拥抱全球、结合本土生产实践有利于加快智能化养殖的探索,我们相信智能化养殖也将成为我们未来业务发展的一个新动力。
10月9日,2020世界蛋品中国日暨“一枚好蛋”标准发布会在北京举办,您是如何看待“一枚好蛋”的标准?
如今,我国蛋品市场上品牌蛋所占份额约为5%,与日本品牌蛋占比50%有着巨大的差异;从蛋鸡规模化、养殖占比看,我国规模化养殖集中度与美国蛋鸡养殖相差很大,因为美国目前排名前20的生产商年均蛋鸡存栏量占全美蛋鸡总存栏量的73%。因此,我国的鸡蛋生产实践还难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安全以及可持续产品需求;此外,由于部分企业生产不规范,加之非专业媒体的报道,对蛋鸡养殖生产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所以,我认为,“一枚好蛋”标准的发布对整个行业和全体消费者都是至关重要的事情,不仅能够引领行业的健康发展,还能促进消费者对鸡蛋产品的正确认识。
以及,“一枚好蛋”标准可以起到教育市场的作用,而且,《国际家禽》既是“一枚好蛋”标准制定的倡导者,又是家禽行业媒体,在教育市场方面能够成为行业的主要动力。
作为企业,帝斯曼成立的百万蛋鸡联盟,以期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进和引领中国蛋鸡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中国从鸡蛋生产大国变成鸡蛋生产强国贡献更多力量。我们希望凭借拥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产品组合、解决方案和服务,从产量到质量,从传统消费到品牌鸡蛋,让小鸡蛋,成为大品牌,助力中国蛋鸡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