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下午,青岛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场会在莱西市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畜牧业现代化推进会议精神,交流经验和做法,加快推进青岛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实现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与会人员先后观摩了青岛中清能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畜禽粪便集中收集处理模式现场、青岛林泉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种养结合、水肥一体化模式现场、青岛佳兴牧业生态发酵床养殖现场,听取了莱西市、即墨市典型发言和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情况通报。市政府朱培吉副市长、韩守信副秘书长,市农委由翠玉主任、张国华局长及发改、财政、环保部门负责人,各区市分管区市长、发改、财政、环保、农业、畜牧部门负责参加会议。
朱副市长一行观摩青岛林泉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近年来,青岛市畜牧兽医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统筹保供给、保生态两大目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坚持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品牌化的发展方向,通过“关、建、扶、引、宣”等多措并举,加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在全市培育并推广佳兴牧业发酵床生态养殖模式等10个适合青岛实际的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和示范典型,扎实做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目前,青岛市2475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已有2082家完成配建,配建率达到84.1%。统筹考虑生态红线、城镇现行总体规划、动物防疫条件、卫生防护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青岛市共划定148个禁养区,总面积2211.8平方公里。畜禽养殖禁养区内共计划关闭搬迁规模养殖场区126家、养殖专业户969家,已关闭搬迁养殖场120家、专业户938家,完成任务进度的96.6%。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就进一步做好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工作,朱培吉副市长指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青岛市有规模养殖场近2500家、养殖户7万多个,牲畜年饲养量530多万头、家禽约3亿只。畜禽粪便年排放量约650万吨,其中氮、磷含量分别为4万吨、1.5万吨,相当于8.5万吨尿素和3.5万吨磷肥,如果全部还田利用,可以使全市的化肥使用量下降近60%,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要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朱培吉同志强调,要同心协力,坚决打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攻坚战。一是明确部门职责,地方政府要负总责,各部门要各司其责,齐抓共管。二是强化政策引领,坚持走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道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建立畜禽养殖污染监管制度,强化联动机制。四是强化督导考核,即知即改,边督边改,挂牌督办,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朱培吉同志要求,要正确处理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保供给与保生态是新时代畜牧业安身立命的两大基石,两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要统筹协调发展,该改的坚决改,该扶的坚决扶,决不能顾此失彼。
会上,青岛市畜牧兽医局局长张国华同志通报了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情况。他指出,2016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107万吨,畜牧业总产值175.3亿元,全产业链销售收入730亿元。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等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畜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保障动物防疫安全、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有效供给和安全生产的压力。要破解畜牧业发展难题,必须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走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子,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畜牧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