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劳动节献上与劳动无关的内容,但也反向关联,那就是多劳动创造财富,少被套路忽悠.......整体经济一旦停滞,所有看似赚钱的机会多少骗局!警惕!警惕!)
那个谁谁讲的那个故事,说的是原来村里的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村里显得很冷清,后来经济萧条了这些农民工都回到了村里,他们习惯了以往的赚钱方式,但又找不到新的工作机会,于是在村口的位置摆上了麻将桌,天天打牌赌钱赢钱,于是至少在表面上看起来经济很繁荣,钱来钱往的样子.......
这虽然是一个段子,但充分彻底的描述了当下的经济状况,过去在投资和出口贸易的主导下,不断创造新的产值 ,不怕央行的印钞机开动,因为社会总是创造了更多的财富来对抗货币的稀释,现在的问题是当这些加工制造业停下来的时候,就没有生产出对应的财富,而印钞机为了刺激经济仍然如故的印钞。其导致的结果很明显就是先拥有这批钞票的人,优先瓜分了社会的财富,那些屁民因为本身一无所有所以也不会被剥夺太多,最倒霉的就是中国的中产阶级,如果他们参与的炒房还好,否则的话就面临是赤裸裸的剥夺。
问题的根本就在于没有新的财富产出,工厂再开动的话往往是过剩产能,所以基本上在停工状态,而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人已经习惯了让自己的财富每年都要增值这个习惯,说白了我们这个物种是一直生长在经济高发期的娇贵的物种,因为自从我们记忆开始就没有经历过经济萧条,所以中国整体社会都本能地认为,自己每年财富必须继续增长,否则就会产生巨大的不安。
就像那些在村口打牌的村民是一样的 虽然已经不能从劳动中获取财富,但是赚取财富的欲望却一刻都没有停止,于是他们通过赢取别人的钱财来获得财富,其本质就是零和博弈,因为对于这些村民们来说,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或者根本不在乎,他们获取钱的路径是从哪里来的,过去干活是因为他们付出了劳动来获得的钱财,而现在通过打牌获取的钱财,其实是从牌友那里掠夺过来的财富。然而他们已经不管了,只要能把钱装到自己的口袋里就算赢。
所谓的幸福其实就是看到邻居吃不饱饭 ,而自己家里正在炖红烧肉……梁冬
是啊!我们的幸福感,早已经超越了温饱对饥饿的困扰,更多的时候是来源于比较的快感,其实谁都不缺吃喝,缺的是如何超越你,比你更优越的生活。所以零和博弈在本质上满足的幸福感是一样的,我从你口袋里把钱掏出来,放进自己的口袋,创造的这种心理落差所带来的幸福感,其实是比我们老老实实干活去赚钱,更能有成就感的。
我们还得知道,人的比较对象往往是在自己的身边的人,马云成了首富关我们鸟事,我们一点都不妒忌,但是身边的朋友突然发财了,我们就眼红了,晚上也开始睡不着了。妈的!他凭什么比我有钱?凭什么开的车比我好?凭什么我搞的女人比我的漂亮?各种心里不平衡,都来了。
温州人是跟自己身边的朋友进行正和博弈,他们互相拆借资金互相帮忙互相通信息,于是他们比国内大多数地方的人更加富有,这种方式就是通过和身边的人深度协作,从而让每个人在个人的财富上超越其他区域的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们走的是共同致富的道路,
但全国其他区域的人,未必有温州人这种文化的传承和视野,于是在这种心态下我们更多的是跟自己周边的人进行零和博弈,为的是在比较中寻求到快乐,大多数中国人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买豪车,首先不是因为豪车的功能更好,跑得再快超越120码都是超速,不注意安全驾驶豪车照样死人,这些功能优势即便有也只是个借口,其次也不是为了传说中的面子,其中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在外在上压过别人一头,以获取更多的优越感。所以第一阶段的幸福感来源于吃饱喝足穿暖,第二阶段的幸福感来源于我吃肉你喝粥的比较。而我们当今时代所谓的幸福感往往是第二个阶段的幸福感。
前些年新闻报道说, 有一位英国的中产阶级自杀了,原因是以往每年的收益在150万英镑,而突然这一年的收益是120万英镑,这种负增长让他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所以他选择了自杀,这一点跟国内的企业家因为欠下巨额高利贷而自杀是有不同的,前者是因为心理落差导致的,后这完全是死乞白裂的想活下去,但却没法活下去。
大家赚钱的欲望,说的客气点事来源于增长的压力,说得不客气点,那就是攀比心的驱使,这大概来源于中国人比人气死人的攀比文化,过去社会财富总体增长,无非是你分的多点,我分的少的问题,等社会财富不再增长的时候,或者因为产能过剩,财富不再增值的时候,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创造财富的关系,就很容易变成了互相欺骗的关系,打个比方说,就是原来这些村民到城里建筑工地,相互协作去创造财富去赚钱,现在变成了在村口打牌赌钱。因为赚钱的欲望不能停止,所以只有通过啃食原来的伙伴来赚钱。
(庞氏骗局的祖师爷——查尔斯.庞兹)
于是庞氏骗局,这种已经算是很古老的套路在中国大地方兴未艾地横行起来,因为大家都只想着自己口袋里能赚钱,而本能的不愿意考虑更多,于是大家都进入了互骗模式。相互之间直接欺骗是很难为情,那就找一个新的玩法了,于是,村民们选择了赌桌的规矩 ,那城市里的相对文明一点的人,他选取了击鼓传花的游戏。最典型的就是那些传销组织,比如那些卖面膜的,最终买单的是那些五六级的代理商,因为屯货库存都集中在他们的手里,整个游戏模式就是先进入的投入最低最安全,起盘的人会告诉刚进来的参与者,盈利就来源于下线的参与。参与者既然交了钱,他也会权衡利弊,找回自己的收益,一番权衡之后,他们都明白最好的办法不是向上线讨回自己的人头费,即便是被骗了,他们所选择的最佳方案不是讨回自己的钱,而是继续为虎作伥,说上线的好话让下线给自己交钱,填上自己塌下的窟窿,那么同样的道理,下线也不会说你的坏话,它的最优选择也是向他的下线,说你的好话,这就是为什么必须搞得一堂和气才有钱赚。一旦有人扮演了揭露皇帝新装的那个孩子的角色,大家都会群起而攻之。纵观整个朝野,概莫能外,在天朝赚钱的门路,就是站在强者的那一方对热弱者继续剥夺,要想赚钱就得跟着当走,以往的帖子中着重谈过这个问题,只要配合政府把房价给炒起来,央行就可以通过对货币注水,去稀释那些不买房人的财富,只要站在强者的一边就永远是赢家,做一个传销组织中的下线也是一样,只能站在上线的这一边,因为上线的真相认知度更高,在信息主导上有优势,他们一旦得到了钱,就更具备了通天的能力,下线也就趋之若鹜。
这些法则同样适合于创新领域,那些风投同样利用了这样的原则,在金融资本市场大家同样玩这样的击鼓传花游戏,只要某个项目有一个好的概念,金融资本之间相互商议,我投a轮,你投b轮,他投c轮,最后一棒棒的交接,把这个项目对接到A股上市,由全体股民买单,这些风投就实现了变现,一个创新项目首先要满足的不是市场的需求,而是要一个好的概念去满足风投们之间互炒,这个项目只要有一个好的概念,你作假,造假流水,其实风投是知道的,但他们对此事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关心的不是你是否作假,而是是否有下家来买单接盘,对于接盘的下家来说他们关心的也不是你这个东西是否有假的流水,他们关心的也是是否有下家接盘,从这一点上他们跟传销公司的模式是一样的,那就是尽量夸自己的上家或者上线好话,而不是揭露上线造谣的事实,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下家来填这个坑。
(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
在美国风投更容易把钱投给那些四五十岁的人,因为这些人之前曾经进行过创业,他们成功过也可能失败过,他们更知道创业是怎么回事,通过扶持这些有经验的人去创业,才能保证创业的成功。而在中国我们看到的则是另外一番景象,经常是一些8590后,年轻又帅气,红得发紫,才气逼人,这些人往往长着一张明星脸,还有商业巨子的头脑。让人看了绝对羡慕嫉妒恨,你说一个四五十岁的人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迈上成功的门槛,大家绝对不会妒忌他。但是一个年纪轻轻的毛头小伙子或者是一个弱不禁风的靓女,突然获取了爆发式的成功,很难不引起人们的妒忌,你眼红了?那就对了,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说实在的这个时代对于人民的基本衣食住行都已满足,能激起你欲火焚身的投入到某项所谓的事业中去,最大的动力莫不是比较了。实际上这些又年轻又成功的人士,往好里说是金融资本的代言人, 往坏里说是金融资本的傀儡,这些所谓年轻靓丽的创始人或者CEO,背后都潜藏着一个更大的老板。这是背后潜藏的老板,才是真正庞氏骗局的导演,风口浪尖上的创新项目形象代言人,必须具有明星的气质,这样的人更容易获取别人的羡慕嫉妒恨,过去我们请明星代言产品,今天我们请网红去代言那些创业项目,过去是忽悠你花点小钱买东西,今天是让你倾囊而出投钱搞项目。没有最黑,只有更黑。
国外的创业项目,是围绕懂项目的人所产生的效应,国内这些做创新项目的,更多的是找一个网红造成围观现象,然后让更多的人跳到这个坑里来。然后大事可成。
还有一些从事创新项目的,他们研究的重点已经不是如何从消费市场获取更大的收益,而是研究投资人关注的重点,涛哥之前也谈论过这个话题,这叫逆向的营销,何为顺向的营销呢?那就是朝顾客市场的营销手段,而如果你营造一个虚假的繁荣,画一张肉馅的大饼,让投资人垂涎欲滴,直接把钱打到你个人账户上,那你自然不必辛苦的再去做顾客推广,而是一步登天,筹备一个花钱的计划。岂不爽哉?很多做创新项目的人早已经等不及了,他们不想通过漫长的产业链,从顾客市场获取到差价的利益,那样赚钱太辛苦了,重要的是如何从投资方直接获取利益,这样也符合赚快钱的需求。这不是赚钱的时代,是抢钱的时代,是骗钱的时代。经济下行大家的赚钱欲望不减,上兵伐谋 刚好可以利用大家赚钱的欲望去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