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业来了,老农民着急了,70后不愿意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找不到地,只剩下逐渐老去的60后在支撑国家分配的土地。
中国农村现能够种好地的农民有多少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会科学管理的方法,会标准化,品牌化,会结合新兴产业来发展新农业?他们有很多连初中都没读过,很多地方的农民才开始学习使用电脑,才会使用手机连接互联网……中国经济的大发展,农业税的取消,农民也过上了好日子。
2017年面临着粮食掉价,蔬菜没人要,种地的成本增加,收入降低,农村年轻的劳动力几乎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农村只剩下留守儿童,逐渐荒芜的土地,还有守了一辈子土地的留守老人。
据统计中国老年人口超过2亿,农村老年人口就占60%,这些农村老年人没有城市社保,没有退休工资,他们没有能力在城镇里生活,脱离了土地就等于脱离了经济来源,生活来源。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回到农村,新农业的发展模式又让他们无法融入,而且这些老龄农民的数量还在增加。这些农村老年人有的经历了新中国最动荡的年代,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最大的自然灾害,他们热爱这片土地,因为这是他们的糊口田!
中国当代的农民其实是弱势群体,他们不可能成为农业的生力军。政府必须把农业政策、农民政策和农村政策严格区分开来,防止制度缺失导致农民利益受到损害。自古民以食为天,土地资源应该牢牢的攥在农民手中,他们有权利且必须分享新农业果实。
农民关系到国家稳定的大局,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水平。新农业实现产业化、商业化、现代化要依靠农民,政府要善于同农民打交道,尊重农民。脱离农民的新农业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中国的农业必须重新规划,传统的农业观必须改变,发展新农业必须要依靠农民群众。依靠农民群众,关键是要解决农民的利益问题。如果要强制性减少农村人口,不但不利于农业发展还有可能走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