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之木
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今年“两会”讨论的热点词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2017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
说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一印象就是工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为工业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在我们身边确确实实感受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效果。正是因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多产品质量更优、品种更多,并且真正从展台走进了千家万户。但是改革不仅仅是工业的事,我们的农业也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汉书•郦生陆贾列传》有言“民以食为天”,可以说自古以来我们国家就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更是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我们国家培育的杂交水稻不仅仅是解决了我们自己的问题,还为国际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自信,因为我们农业在成绩的背后也还有很多问题和挑战。比如,农业结构还不尽合理,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种养殖技术创新不多,低效传统技术还大行其道;管理还是比较传统粗放型,缺乏精细化管理等等。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和运用也随之兴起,对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而言,也是一个化蛹成蝶的转型升级过程,既充满希望又伴随阵痛,既非常紧迫又艰巨复杂。同时农业转型升级也是关系十几亿人民群众的民生大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勇往直前,坚决闯过这个关口。
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这也让我们看见了希望,无疑为广大农民、农业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我们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政府引导,政策优先。因为农业是基础产业,农业也是一个需要投入的产业,所以政府对农业政策、资金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其次要培养人才,科技兴农。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农业的改革提升,必然需要一批袁隆平式的科学家,同时也需要广大的农业科技推广者,将我们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再次要注重品质,提档升级。要持续推动农业产业工业化、现代化,要优化田间管理,推广新品种,注重生态种养殖,注重将农业融入“互联网+”,探索开启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
“两会”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相信我们今天播的种,明天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