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讯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继续关注走基层《肉鸭第一县的生态保卫战》。沂南县对肉鸭养殖大棚污染的治理启动后,全县近万个大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全部停了下来。禁养区需要转产,限养区需要投资改造,而养殖户们却纷纷驻足观望。如何让他们尽快的动起来,难坏了畜牧局长郭琪。
在沂南县,绝大多数养鸭户搞的都是订单式养殖,鸭苗、饲料由当地肉鸭加工企业提供,成品鸭也是企业回收。这次污染治理,县里切断了肉鸭养殖的供应链,企业不能向没有经过环保改造的鸭棚投放鸭苗。贾希强饲养的一万多只肉鸭卖出后,因为进不到鸭苗,6个养殖大棚全部空了下来。
沂南县苏村镇肉鸭养殖户贾希强 :"环保化改造是有必要 就像排污水及其他什么的 必须得改 但像我这种情况改的话 我就觉得真是没必要。"
贾希强不愿意改造,有着自己的想法,除了想省钱,他觉得自己这两年用麦杆当垫料养鸭子,也能解决乱排污水的问题。对县里推广的环保垫料加生物发酵技术,贾希强并不买账。
郭琪:"的确是污染比较轻的,基本上没有污染,但是不能说没有污染,我告诉你,因为你现在养殖,小鸭在上面,粪都在这个棚里,并没有真正改变它的环境。你水不往外冲 没有影响到社会上的其他人,但对你着周边是有影响的,你这种还不是环保改造的模式。"
贾希强觉得,县里推行的环保改造是在搞一刀切。而作为畜牧局长的郭琪却觉得,改造的标准如果有了弹性,特殊情况也会越来越多。为了统一好大伙的想法,郭琪开始组织养殖户分批到示范基地去参观学习。
沂南县增祥养殖场厂长李增祥:"他们不给我一分钱的好处,我自己很实际的用,这是养了三年了,多少茬了,一年的话,就是按六至七茬,也不说七至八茬了,二十茬是有了吧。这些粪很散 很散,这些鸭粪呢,分解了,拌在里面不就分解了吗。"
李增祥的棚内铺设的是锯末、秸秆和发酵菌混合的生物发酵垫料,肉鸭的排泄物发酵分解后,垫料没有味道,还能当有机肥,不需要冲洗。
沂南县苏村镇养殖户王书先:"你看这多么好,很卫生很干净。"
这个正在向养殖户介绍环保养殖的人叫贺可杰,是当地一家食品加工厂的负责人。这些天,厂里断了货源,贺可杰跟养殖户一样上火。郭琪把他找来,其实是想让企业垫资方帮着养殖户改造。
沂南县某食品加工企业负责人贺可杰 :"他只要给我养鸭,养出好鸭来,我不担心,我有货源在这里养鸭了,我这不就很高兴了吗。"
郭琪的办法很管用,没多大会功夫,贺可杰就和七八家养殖户谈成了合作意向。不过,这次改造涉及的养殖户有4000多家,郭琪也有忙不过来的时候。这天中午,双堠镇的养殖户陈发瑞找到了镇里,要求见郭琪。因为他家的养殖大棚离蒙河不远,刚好在禁养区和限养区的分界线上。副镇长商纪升接待了陈发瑞。
"我就知道我的大棚220米长,棚角到河沿的距离是90米 ,总共310米,去200米的话,还有110米 ,这不是河嘛,从棚到河是一体的,从这个点是一条线上的。"
商纪升觉得陈发瑞的算法有问题,在他看来,整个大棚都在禁养区内。为了说服对方,他决定陪着陈发瑞再实地测量一遍。
" 从你这个小屋角到河沿是250米,你自己以前没量吗?"
"我是量这个数呀。"
"你这个距离吧,是一个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 ,咱们也得体谅体谅老百姓 ,咱体谅是很体谅 咱又是转产又是转型,这都是为老百姓着想,你说对吧。咱搞鸭棚改造也是为老百姓这想,咱全镇是300多户养鸭的,全镇是四万来口人,你说是四万来口人重要还是三百来人重要。"
在尺子面前,陈发瑞没有话说了,可心里对政府的工作并不满意。这几年,全家的生计都在这个大棚上,不让养也总得有个说法吧。那么县里都有些什么说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