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国会达成临时性措施避免债务违约。
- 美国政府关门和债务上限谈判危机殃及市场和全球经济。
- 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令全世界经济被“绑架”,未来危机仍难避免。
在阔别金融危机5年后,另一场发源于美国的危机近在眼前。
“债务”、“政府失灵”、“僵局”、“危机”这些字眼在最近两周内充斥着国际各大财经媒体的头版,全世界的目光再度集中到了这场正在美国华盛顿上演的“政治大戏”。
这一幕似曾相识,两年前的夏天,美国政府即将触及债务上限,国会两党在最后关头达成协议,通过了提高债务上限的法案。
历史重演了相同的结局。17日,在争执不下两周多的时间后,美国国会终于在政府触及债务上限前的最后一刻,通过了提高政府债务上限协议,避免了此前外界所担心的美国主权债务违约事件。
但问题是,危机似乎从来都不会远去。根据协议,政府仅能继续借款至明年2月7日,届时,关于债务上限谈判的争执又将卷土重来。
与此同时,造成此次债务谈判僵局的焦点问题--奥巴马医改法案,还远未达到令两党都能满意接受的程度,未来两党关于该法案的争论,仍将激烈。可以预见的是,在美国现有的政治制度下,这样“自导自演”的“政治闹剧”仍将不断上演。
在上一次债务上限谈判危机中,美国失去了AAA的主权信用评级,尽管这一次,美国“幸运地”没有被再度降级,但其主权信用实质上已经深受质疑,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信任度显著下降。
目前,12万亿美元美国国债中,约有一半由美国以外的国家持有,其中包括美元外汇储备大国中国和日本等国家,这些美国债主的神经,无时无刻不被在大洋彼岸发生的债务谈判危机所牵动。
尽管没有人愿意成为美国债务谈判的人质和牺牲品,但遗憾的是,在美元“一币独大”的局面下、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尚未成形之前,美国的债主们依然将一次次被不情愿地卷入美国政府债务危机中。
美国国会最后时刻达成协议
两周前,美国联邦政府宣布关门,这一看似匪夷所思的事件,在现实世界中真实发生了。
由于美国联邦政府2014财政年度从10月1日开始,由于美国两党尚未解决新财年的预算分歧,国会参众两院没有批准联邦政府新财年的临时拨款议案,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被迫重蹈17年前关门的覆辙,从10月1日起关闭。
然而,相比政府关门,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慢慢逼近。10月17日,美国政府将触及债务上限,所谓债务上限,即美国法律所规定的政府所能借债的最高额度。这意味着:如果国会在此之前没能达成上调债务上限的协议,美国政府届时将无法借债,到期政府债务将面临违约。
让我们来看看如果没有达成协议,会发生什么:10月17日,也就是美国政府触及债务上限的第一天,将有1200亿美元债务到期,10月23日,美国政府要面临一笔120亿美元的社会福利保险金的支付。24日,又有一笔570亿美元的债务到期需要偿付。10月31日,美国政府需要支付60亿美元的利息费用,以及1150亿美元债务到期,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算,美国财政部平均每天的收入为108亿美元,支出为133亿美元,每天面临约25亿美元左右的财政缺口。目前美国财政部持有现金储备约为365亿美元,因此大约可以维持14个工作日左右的时间,从10月17日算起,能够维持到11月6日左右。
但由于上述的收入和支出估算均为平均值,并不能代表每一天的实际情况,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美国政府可能最早将于10月22日便将耗尽目前的现金储备,最迟到10月31日也将面临无钱可用的境地。
美国财政这架高速列车,正在“义无反顾”地驶向悬崖的边缘。而国会两党在此前这两周多时间内要做的,则是尽力在前方的悬崖上搭一座桥。
但是两党背后所代表的各自不同利益,却令谈判一如既往的艰难。美国国内外逐渐对国会的谈判僵局失去耐心,中国国务院总理、财政部副部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日本财务相纷纷先后呼吁美国尽快解决债务谈判问题。
在各方压力下,美国国会终于在债务上限触及前一天,达成财政预算债务上限协议,允许政府继续借款至2014年2月7日,同时全面重开政府,直至明年1月15日,最终,国会两院投票通过了这一方案,最终避免了债务上限危机的发生。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法案通过后后发表讲话称,这一措施消除了财政危机“不确定的乌云”。“现在我们有机会将注意力集中到敏感的财政预算问题上。”奥巴马说。
奥巴马医改法案仍将面临挑战
阻止此次债务上限谈判达成协议的主要障碍,是看似与其毫不相关的奥巴马医改法案。这一于2010年就正式形成法律的方案,自生效第一天起,争议的声音便一直没有停止过。
奥巴马医改法案看上去很美好:扩大美国医保覆盖的范围,将目前3000万没有医保的美国公民纳入医保覆盖范围,最终将医保在全国的覆盖率提高到95%。
奥巴马医改法案的目标是为更多的美国人提供可承担的、高质量的医疗保险,并减少医疗支出。该法案给美国民众提供了许多新的福利和保护:如让年轻人可以使用父母的医保家庭计划直到26岁、不允许保险公司任意增加保费、在遇到保险争议时可快速向保险公司提出等。
但医保范围扩大和福利增加的代价是政府开支的相应膨胀,由于新纳入医保体系的多为美国中低收入家庭,在奥巴马医保法案强制购入医保的要求下,政府则需要给予补贴。
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的一份报告估算,奥巴马医改法案在未来10年中的成本为1.36万亿美元。其中,仅仅为个人保险提供的补助费用就达到了近1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为了支持增加的支出,该法案还规定了众多新增的征税项目,包括对医疗器械制造商、室内健身服务商、医疗保险公司、慈善医院、名牌药品、收入超过25万美元家庭等机构和个人的征税。此外,超过50名雇员的企业,如果未给雇员购买医疗保险,企业将会被罚款,而且是按人头算,即每一名没有医疗保险的雇员,政府对企业的罚款是每年3000美元。
尽管如此,这些征税项目也仅能在未来10年为政府财政增收7700亿美元,远不及1.36万亿的支出。
这一矛盾正是共和党攻击奥巴马医保法案的主要焦点,共和党认为,奥巴马医改伤害的是全美国,将造成美国政府财政赤字进一步吃紧,同时对众多利益集团的征税也直接触到了共和党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痛处。
从奥巴马医改法案获得通过的那一天起,共和党对其的反对声一天都没有停止。而此次政府债务危机,正好给了共和党要挟奥巴马政府修改该法案的机会,但由民主党控制的参议院和由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令谈判屡屡陷入僵局,法案在两院传来传去,改了又改,最终由于两党未能达成协议,而导致美国政府无预算开支而被迫关门。
而债务上限的争端,则是被外界视为是比政府关门更为严重的一次危机,如果国会未能在17日最后期限前通过上调债务上限的法案,那么美国政府将无法举债,政府债务也将面临违约的风险。
最终协议的达成,也是由于双方在奥巴马医改的具体条款上达成了部分的一致:民主党同意增强对能够获得医疗保险补贴的人群的收入的审查。
在协议达成后,众议院议长、共和党人博纳表示,共和党对奥巴马医保法案的斗争将会继续。
冲击市场 威胁经济
国会关于债务上限谈判的争执不下,首当其冲的冲击对象是美国市场。15日,在美国国会两党就达成财政预算协议的努力再一次失败后,评级机构惠誉宣布,将美国目前的AAA主权信用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意味着未来可能下调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惠誉称,有关美国联邦政府借债上限的谈判僵局令政府及政治建制的有效性面临遭到破坏的风险。
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在2011年美国遭遇债务上限危机时,已经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原先的AAA下调至AA+。而另一家评级机构穆迪则依然维持对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最高的AAA评级和稳定展望。
受到债务上限谈判危机的影响,美国市场从15日开始明显受到影响,三大股指结束了此前连续4个交易日的上涨走势,道指下跌超过百点。
“市场的预期在15日进入一个转折点,”富达基金股票市场分析师劳埃德 菲尔德斯对腾讯财经表示,“恐慌情绪已经开始明显上升。”
菲尔德斯指出,15日之前,市场对债务上限谈判的看法依然比较冷静,认为最终国会会通过法案提高债务上限。
从市场的走势来看,也的确印证了这一观点:自10月8日开始,市场连续4个交易日走高,道指依然维持在历史高位。
从国债市场的表现来看,也基本看不到任何恐慌的迹象: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依然在2.7%左右,自10月1日美国政府关门以来波动并不大。美元指数也依然维持平稳。
“毫无疑问,市场并不认为美国政府违约事件会真实发生。”菲尔德斯说。
相比债务上限,市场更关心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在9月份的货币政策会议上,美联储意外宣布维持目前的宽松货币政策措施不变,令市场整体上扬的格局未遭任何破坏。
但对债务上限不担心的这一情况或许从15日起,开始逐渐发生变化。随着华盛顿不断传来令市场失望的消息,投资者的预期也开始进入调整。
美国信用违约互换产品价格出现上升,通常在违约事件概率变大时,该产品的价格会上升,因为出售者要承担的风险增加。
黑石集团首席执行官拉里芬克(Larry Fink)表示,政客们纵容债务违约的意愿令外国投资者感到“失望和担忧”。
芬克说,华盛顿方面在讨论‘是否’要提高债务上限这样的问题,仅仅是这个事实就完全无法让人接受。
“如果你是个债务国,你的责任是确保你的债权人喜欢你。就算现在达成协议避免违约,损害也已经造成,结果将是经济增长放缓。”
而美国主权信用违约事件的发生,除了对金融市场的最直接冲击之外,更可怕的还在于可能会对整个金融产品定价体系带来冲击。
目前,众多金融产品的定价以美国国债利率为基础,国债利率是金融理论上定价模型的无风险利率,一旦美国政府违约,将国债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的理论假设将不再成立。
“总体来说,美国政府是所有人的交易对手方,”菲尔德斯说,“国债的偿付必须是确定的事件,否则,一切建立其上的交易都将崩溃。”
菲尔德斯认为,利率衍生品市场将是首当其冲的受冲击对象,然后将会很快蔓延到其他金融市场。
而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则来的不如市场那样的显而易见,但对于目前仍处于微弱复苏中的美国经济来说,政府关门以及财政部无钱可用,无疑会给经济带来进一步伤害。
目前美国的就业状况依然令人担忧。在10月份的第一周,美国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大幅攀升至3月来最高点37.4万人,远远高于7-9月32.5万人的均值。
与此同时,由于联邦政府关门导致的如国家公园关门、政府雇员被迫无薪休假等,直接冲击了美国的消费,
根据乔治·梅森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政府关门将使得华盛顿特区经济每天将损失2.2亿美元,联邦政府直接影响这一地区1/3的经济。
“如果这仅仅是一天的事件,那可能并不会有太大影响,”乔治·梅森大学教授乔治·福勒说,“但如果延续好多天,那对经济就是一场灾难。”
除了这些显性影响外,美国民众的信心受到巨大打击,则是对未来经济造成拖累的更严重因素。
“自导自演”的危机何时了
从美国政府关门开始的两周多时间,全世界都在无奈地观看着美国政治上演的这一出“闹剧”,全球市场和经济则成了人质,被胁迫其中。
债务上限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制约美国政府的无度借贷,但现在却成了国会两党政客们互相要挟的谈判工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表示,美国国会在结束联邦政府关门和提高债务上限方面迈出了重要而必要的一步,但未来应运用更长久的措施应对债务上限问题。
“展望未来,围绕减少财政政策实施的不确定性,在提高债务上限方面运用更为长久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拉加德说,“我们也继续会鼓励美国通过2014年财政预算法案,并用渐进式的努力来替换突然的财政开支削减手段,以达到不伤害经济复苏的目的,同时采取平衡和综合的中期财政计划。”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甚至直指:“美国应废除债务上限”。
实际上,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地看到相似的闹剧在华盛顿国会山内频频上演,美国在两年前的那一次债务上限谈判上失去了评级机构标普给予的AAA主权信用评级,这一次,尽管美国信用评级“幸运地”避免了再度被下调,但美国的信用状况,实质上已经在一次又一次的“内耗”中遭到动摇。
危机中受害的,不仅仅是美国市场和经济,全球的市场和经济也被无辜卷入其中,一定程度上成为美国政治争端的牺牲品。
“债务上限的立法相当于美国对自己投下了一颗核弹,而整个世界都在其爆炸范围内。”伍尔夫说。究其根源,是美元一币独大的强势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中国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经济研究主管谢亚轩指出,美元是全球中心货币,决定了美国金融体系是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这座大厦的基石。如果美国金融体系稳定,全球金融体系运转正常;如果美国金融体系不稳定,有这样那样的动荡,大厦的基础就不稳定。而基石层面的金融动荡传导到大厦的顶端时会被多倍放大,这就是历史上美国金融环境变化导致其他新兴经济体出现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持有巨额的美国国债资产的同时,也暴露了巨大的风险敞口。美国国债一直是理论上全世界最安全的资产,但一次次的债务上限危机让美国偿还债务成为了疑问。
不难想象,在美国目前的政治制度下,由美国政客“自导自演”的”政治闹剧”在未来仍将不断上演,不幸的是,美国的债主和全球经济依然会一次次无辜地被绑架于美国的政治争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