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水分”已挤干净

   2013-08-07 6810
核心提示:高凌云3-5月进出口贸易增长的特征非常明确。从国别的角度,对香港的贸易改变了中国外贸增长的基本态势,结合HS产品分类,内地对

高凌云

3-5月进出口贸易增长的特征非常明确。从国别的角度,对香港的贸易改变了中国外贸增长的基本态势,结合HS产品分类,内地对香港出口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通过HS第14类(珠宝、贵金属及制品)、第16类(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和第18类(光学、医疗等仪器)实现的。从贸易方式的角度,一般贸易进出口、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进出口构成了外贸快速增长的基础。从商品的角度,部分商品(如集成电路)的出口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实际上,从2012年12月开始,内地对香港贸易数据的异常高企,引发了“虚假贸易”的质疑。在国家有关部门出台各种措施打击“虚假贸易”后,5、6月进出口总值,出现了快速下降。

虽然,与香港贸易增速的迅速下降是打击虚假贸易的结果,但是,5、6月份更值得注意的是,挤出外贸“水分”之后,细分贸易方式、国别和地区、商品的进出口同比增速呈现出全面下降的特征。

从贸易方式看,6月一般贸易出口、进口同比增速分别由4月的11.18%、9.31%下降为1.7%、3.7%;6月进料加工贸易出口、进口同比增速由4月的-0.74%、10.53%下降为-9.6%、-7.1%;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出口、进口则由4月的249.39%、94.43%下降为2.6%、-9.2%。从地区角度,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同比增速,由4月的-0.07%降至6月的-5.38%;中国对欧盟的出口由4月的-6.44%降至6月的-8.27%;中国对日本出口由4月的-1.23%降至6月的-5.05%。

不仅如此,中国对东盟、金砖国家的出口同比增速也双双回落,这与前一阶段只有中欧、中日贸易同比增速下滑显著不同。而从主要商品的角度,出口方面,除生丝、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机等少数商品外,大多数主要商品的出口同比增速都出现了下滑;进口方面,除木制品、纺织用合成纤维、飞机等外,其他主要进口品同比增速同样出现了显著下降。可以推测,虚假进出口贸易不仅仅只存在于内地与香港之间,只不过,它们并不是针对特定商品,并采用“一日游”的方式。

更进一步,在相关部门的监管和打击下,5 、6月中国外贸数据是否已经真实?

首先,内地与香港、剔除香港后内地与其他地区贸易变动情况。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公安部等部门的监督和打击下,内地与香港地区的虚假贸易出现显著下降。从2012年5月开始,内地与香港的双边贸易同比增速、剔除香港后内地与其他地区双边贸易同比增速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2013年3月达到最大,超过80%,但6月已经减少为3%左右,与去年同期持平,基本恢复正常。

其次,海关总署提供的、归属HS第14类的贵金属或包贵金属的首饰的同比增速幅度也出现了较大的下降。本月贵金属或包贵金属的首饰,其出口金额的同比增速仅为-13.43%,延续了上月的负增长。从2010年1月起,贵金属或包贵金属的首饰,其出口金额的同比增速明显高于出口数量的同比增速,两者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偏离,也就是说,以往该种商品不仅可以作为套利资金假借贸易途径进入的媒介,同时也存在虚报价格的问题。不过,相比4月,5、6月贵金属或包贵金属的首饰,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同比增长不仅大幅下降,且下降幅度也几乎相同,说明基于这一媒介的虚假贸易可能也基本消除。

再次,海关总署提供的、归属HS第16类的集成电路,从出口数量和金额的变动情况来看,可能是下一阶段须重点关注的对象。基于2011年5月以前的数据,从集成电路出口变动示意图可以清楚看出,其出口数量的同比增速与出口金额的同比增速大致相当,而且绝大多数时候出口数量的同比增速均大于出口金额的同比增速,说明集成电路类商品具有极为明显的薄利多销特性。但是,从2011年6月开始,集成电路出口金额的同比增速开始明显超过出口数量的同比增速,两者之间的差异在2013年3月更是超过了320%,存在非常明显的虚报价格情况。5月集成电路出口金额的同比增速仍然高达98.95%,而出口数量的同比增速仅为24.23%。但6月集成电路进口金额与数量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4.11%、13.19%,说明以往那些并不能归属集成电路类的低价商品,披上了集成电路的“外衣”,以及虚报集成电路类商品价格等行为,也基本不存在了。

除了打击虚假贸易可能影响到中国外贸的增长之外,正如商务部所指出的,当前中国外贸还遇到了比较严峻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其中,内部经济环境主要是指劳动力价格及人民币升值等导致的成本上升。比如,6月中人民币对美元相对4月中升值1.4%,是前两个月(即4月中相对2月中)升值(0.6%)的两倍还多。而且,2013年1月以来,全国已有20个省市先后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3月至6月,上调工资标准的省市达10个,其中包括上海、深圳、广东、山东等贸易大户。

从外部经济环境来看,国际经济出现了新的不确定因素。2012年可能主要是受发达经济体增长放缓的影响,而今年,新兴经济体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随着外部环境趋紧导致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更是不容小视的重要因素。今年1-6月,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案件39起,增长了40%左右。

我们认为,国际经济形势短期内不仅难以很快、很明显地大幅度改善,未来数月还有恶化的可能,中国面临的外贸环境从长期来看,将会持续恶化严峻,这一点从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速的变动中可以更明显地看出。从2009年起始的贸易同比增速下降的趋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动,中国对外贸易仍然处于走低企稳的“倒V形”趋势中。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室副研究员。郑景昕编辑,工作邮箱:zhengjingxin@wxjt.com.cn)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付费方式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会员管理制度  |  隐私政策  |  会员释疑问答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