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稻共养”曾在中山多镇区铺开。
(资料图)南都记者 陈以怀 摄
鸭稻共养模式流程图
1
每年2月20日前后开始播种育秧
2
3月10日左右开始插秧
3
10-15天后,稻苗扎根稳固,开始放鸭苗下田
4
水稻抽穗,为防止稻穗遭到破坏,鸭子不再放入稻田,并陆续出售
5
稻子完全成熟,开始收割
南都讯 记者何伟楠 昔日曾经在中山乃至珠三角地区十分热门的“鸭稻共养”技术,如今推广面积却一减再减,农业部门起初建立的三个推广示范点,也仅存一棵独苗。“鸭稻共养”技术的特点是什么?发展遇到了什么样的困境?今后的出路又在哪里?南都记者昨日走访南朗镇濠涌村水稻基地,一探“鸭稻共养”技术在中山的生存现状。
坚持到现在“最看重鸭稻米的生态性”
昨天中午,南朗镇濠涌村旁,数百亩连片稻田在清风的吹拂下,泛起一阵阵稻浪,稻株叶片相拥,沙沙作响。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翠绿的稻叶愈显翠绿,而低垂在顶端的稻穗已经开始泛黄,散发出稻米趋于熟稔时特有的清香。稻田旁边是一口小小的水塘,近百只白鸭在水中游弋,见到人影靠近,它们好奇地靠过来,“嘎嘎”向人打招呼。
这是南朗镇境内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基地,老板罗连基是附近的田边村人。罗连基回忆,1998年自己刚开始种地,一直循着最普通的方法种植水稻。直到2010年,民进中山市委员会和中山市农业部门相继开始在全市推广“鸭稻共养”技术,自己也在随后开始推行这项种养模式。罗连基介绍,土地租赁成本的升高,对于本来就利润很低的粮食种植来说,是最大的不利。自己接触到“鸭稻共养”技术以后,一直坚持至今,看重鸭稻米的生态性是个中原因。“现在食品安全问题那么严重,人的消费水平提高了,对于这方面的要求就更高了。而且米作为主食来说,需要花费的并不是很多,所以这个(鸭稻米)是有市场的。”
利用最原始生物链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
罗连基介绍,“鸭稻米”的生态性表现在,首先鸭子在水稻田内放养,一些对于水稻危害性比较大的螺类等害虫,正是鸭子最喜爱吃的。让鸭子消灭害虫,是利用了最原始的生物链效力,而且自然地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保证了稻米的生态性。在不得已需要使用农药的时候,自己也十分严格地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时令。“我们每一季水稻抽穗以后,就绝对不再使用农药了。今年我们这一季早稻再过一周就可以收割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就用过一次药。”
除此之外,罗连基说,自己在稻田的施肥方面也有很严的把关,买回来堆放在稻田边的一堆堆鸭粪,加上自己所养的鸭子产生的鸭粪,就是自己为稻田使用有机肥的主要来源了,全年中,稻田中用到的化肥则少之又少。“这里旁边全部是农村,完全没有工业污染,附近有莲花地和大泉两个水库,灌溉水源顺着水渠就能直接流到田里。”能种出质量如此好的稻米,除了得益于先进技术,罗连基还将此归功于,自己稻田所处的位置。
未进入市场主要靠熟客上门采购
罗连基表示,自己目前330多亩地中,其中140亩实行的是“鸭稻共养”模式,而其他部分土地则采取传统的种植方式。自己购置了一台真空包装机,对稻米进行了简单的包装,一盒10斤装的“鸭稻米”目前可以卖到80元,平均价格是普通大米的2倍左右。看似利润还不错,但是由于目前缺乏较好的销售平台,“鸭稻米”目前仅仅靠有联系的单位食堂、熟客上门采购等方式获得销路,所以实际上并未真正进入市场。产品没有进入市场,除了无法形成影响力以外,产品价格优势也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凸显。
此前,中山其他两个推广示范点退出,与土地成本的飙升不无关系。罗连基说,自己目前依然坚持“鸭稻共养”模式,依然存在很多困难,但是凭着15年的经验,自己还是对“鸭稻米”抱有很大的信心,希望能将这个生态产品推向市场,形成品牌。他告诉记者,自己正在考虑年内在三乡和市区各找一家店铺,洽谈合作,将鸭稻米推入店面销售,迈进走向市场的第一步,如果顺利的话,自己将在基地内,继续扩大“鸭稻共养”模式,扩大种植规模,并到工商部门注册相关商标,一步步形成自己产品的品牌,将来开专卖店、连锁店也是可能的。
数据为证
鸭稻米有多安全
去年市农业局和粮食局在基地做抽检的结果单,记者看到,抽查4个批次的稻谷中,敌敌畏、马拉硫磷、毒死蜱三项农药检测中,结果均为“未检出”,而在重金属污染检测一栏中,无机砷为“未检出”,汞、镉、铅三项的检出值分别为0.014、0.048和0.068个标准单位,而这三项的国家规定标准值为0.2个标准单位,检出值远远低于国标。
种植流程
早稻种植:每年2月20日前后开始播种育秧;3月10日左右就开始插秧;10-15天后,稻苗扎根稳固,开始放鸭苗下田。6月1日前后水稻抽穗,为防止稻穗遭到破坏,鸭子不再放入稻田,并陆续出售。7月3日前后,早稻完全成熟,开始收割。
鸭子放养:每天一大早,鸭子从鸭舍进入水田;中午时分,鸭子回到稻田中央的水塘;直到下午4点钟左右,再次下田;傍晚6点钟左右,鸭子回到鸭舍,会享受到一整天来,唯一一顿饲料晚餐。其他时间,它们则以稻田中的害虫、杂草以及田螺等食。
晚稻种植:7月1日,在早稻收割的前夕,晚稻的育秧已经开始。早稻收割后,基地内开始翻整土地;7月23日,开始晚稻插秧;大约10-15天后,放鸭苗。9月底以后,晚稻开始抽穗,鸭子也已经养大,便不再放入稻田,并陆续向外出售。紧接着的10月底,又是一年晚稻的收割季。
采写:南都记者 何伟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