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鸭人在江边搭的草棚
在森林公安的监督下,非法捕鸟者收起了江边的鸟网。
浙江在线11月03日讯 进入深秋,正是北方候鸟大批南迁的时候,钱塘江畔却屡屡出现偷捕、贩卖野鸟的现象。
昨天,萧山区林业局对钱塘江畔的非法捕鸟现象进行了专项整治,一下子抓获了5名非法捕猎的嫌疑人,并清剿了捕鸭人在钱塘江设置的鸟网。
萧山区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局长孙国军对记者表态,“接下来,我们要对重点区域加大巡查,严厉查处非法捕猎、售卖野鸟的行为。”
-《谁来给南迁候鸟一个安全的家?》后续
森林公安潜伏捕鸭塘 5名捕鸭人被逮了个现行
昨天上午,在钱塘江水博园附近,在森林公安的监督下,5名捕鸭人先后踏进水塘,清理各自埋伏在水塘中的鸟网。
正在清理鸟网的於某,40岁,是萧山宁围镇顺坝村的农民,是个捕鸭人。前天晚上11点左右,他和同伴把媒头鸭放在水塘的鸟网上,媒头鸭“嘎嘎”地朝天上叫着,天空中传来了野鸭轻轻地回应声。此时,守候在草棚里的他,高兴地估算着即将到手的利益。
突然,灯光亮起。萧山区林业局的10多位工作人员带着手电筒等工具,出现在捕鸭塘。於某和其他4名捕鸭人当场被抓了一个现行。
执法人员在现场找到了媒头鸭、鸟网等工具。不过,5名捕鸭人还没有抓到野鸭。
於某跟执法人员声称,他今年去钱塘江边一共抓了3次野鸭,但都没有捕到过野鸭。
另一名姓陈的捕鸭人,49岁,也是萧山当地村民。他也称自己去钱塘江边几次,没有捕到过野鸭。
这些被逮了现行的捕鸭人纷纷为自己开脱:现在,野鸭还没有从北方飞来。
他们是富有经验的捕鸭人,捕猎野鸟收入可观,难道真没有抓到过一只野鸭?
其实,前天,记者在萧山围垦外七工段的一个休闲农庄暗访时,发现的4只被捕获关在铁笼内的凤头潜野鸭,就是属于从北方来南方越冬的野鸭品种之一。而在钱塘江十七工段,江中心的一些芦苇荡里,记者目击到大大小小的捕鸭塘是星罗棋布。
记者暗访中,萧山十七工段附近的一家小卖部老板娘亲口证实,现在天冷起来,北方的野鸭飞过来,正是捕鸭子的时节。她的儿子是一名“专业”的捕鸭人,周围的人有不少靠此发财。
5名嫌疑人将被罚款,警方加大查处力度
据悉,根据相关法规,於某等5名捕鸭嫌疑人将各被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这也是今年进入迁徙季节以来,萧山森林公安第一次抓获非法捕猎野鸭者。
据江海湿地指挥部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萧山一带捕猎野鸭的行为,历史悠久,几百年下来,形成了传统,成了沿江一带居民的生存方式。萧山、绍兴一带的百姓普遍认为吃野鸭能滋补身体,“10只走的不如一只飞的”。
虽然当地早已有驯养野鸭的产业,但大部分的当地人认为,驯养的野鸭,无论从营养还是口感上,都无法跟纯正的野鸭相媲美。
一斤多重的一只纯正野鸭,地下市场能卖到两三百元乃至更多。一位非法捕猎者,在候鸟迁徙期的数个月内,就能赚上一两万元。
孙局长认为,查处非法捕猎者存在一定难度,一些设在江心的捕鸭塘要用橡皮艇等工具,才能划进去。而且根据捕猎的特点,抓捕往往要到晚上实施。
他表示,接下来,警方将加大对监控和检查,对沿江的餐饮、小店等进行严格查巡,重点打击钱塘江一带的非法捕鸟、贩卖野鸟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