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甜皮鸭”:留恋唇齿间的家乡味

   2012-08-30 13650
核心提示:在彭山,甜皮鸭是永远不可能避开的话题。甜皮鸭由于具有口味独特、老少咸宜的特点,不少口福之人对甜皮鸭的口味钟爱有加。据传,

在彭山,甜皮鸭是永远不可能避开的话题。“甜皮鸭”由于具有口味独特、老少咸宜的特点,不少口福之人对“甜皮鸭”的口味钟爱有加。

据传,彭山的‘甜皮鸭’在清朝时期,享受的是‘贡品’级别的待遇,当时的“甜皮鸭”十分珍贵,只有皇亲贵族才能够吃到,普通老百姓根本无法品尝到。现在随着老百姓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高贵的“甜皮鸭”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从过去的“贡品”,发展成为日常餐桌上一道可口的小吃,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

为了保证新鲜,做甜皮鸭时间一般都选择在凌晨,早起便成为制作甜皮鸭的师傅们每天的必修课。每天凌晨3点钟就要起床,杀鸭子、清理、卤鸭子、烫皮等,所有工序都要有人坚守在旁边。

同时为了调制出独具特色的口味,甜皮鸭师傅们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还不断地对口味进行一些改良,改良一次工艺或研究新口味的时候,需要制作师傅们把不同香料进行组合搭配,因为配料不同,做出来的味道就会不一样,然后根据熬制出来的不同卤水味进行分辨,挑选最适合的搭配。

同时在做甜皮鸭的过程中,卤鸭子的步骤也是最为关键,因为一旦起锅后,就没办法再添加了。为了保证口味纯正地道,师傅们一早起来就会到作坊里对卤水进行品尝,细细体会口味变化。所以出现一个新的改良品种时,有时候甚至需要一年的时间来进行仿佛不断的进行实验,而进行如此重复的细节需要上千次的不断重复。

 

【人物名片】

潘文全 58岁 “甜皮鸭”工艺师

 

“贡鸭”的传承人

“我们彭山的‘甜皮鸭’在清朝时期,享受的可是‘贡品’级别的待遇。”说起‘甜皮鸭’的历史,潘文全滔滔不绝。据说,当时的“甜皮鸭”十分珍贵,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无法品尝到。每当跟人提及那段曾经辉煌的历史,“甜皮鸭”工艺师傅无不充满自豪。

随着老百姓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高贵的甜皮鸭”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从过去的“贡品”,发展成为日常餐桌上一道可口的佳肴,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潘文全从27岁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手艺,虽说是大器晚成,但由于上手很快,不久便“自立门户”,生意做大后还招收了不少学徒。

当时,潘文全和他的父亲都在当地的糖业烟酒公司工作,公司专门开了一个烧腊店,主要做一些卤肉之类的,潘文全的父亲专攻“甜皮鸭”。1989年,年事已高的父亲从公司退休,潘文全也跟着离开糖业烟酒公司自立门户。刚开始入行的岁月很辛苦,潘文全每天凌晨3点就要从床上爬起来,但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事业发展的成就感竟让他渐渐喜爱上了这门手艺。

由于从小对父亲制作手艺的耳濡目染,潘文全很快便摸索出门道,成为了做“甜皮鸭”的一把好手。父亲日渐老去,潘文全便担起了重任。由于悟性快、肯吃苦、善钻研,让潘文全很快便从父亲手中接过制作甜皮鸭的接力棒,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了新一轮的创新。

习惯起早的行当

 

每天早上6点过,潘文全的甜皮鸭作坊便传来一股浓浓的卤肉香。其中一口大锅内,装满的鸭子在沸腾的卤水中,渐渐变成了金黄色。而此时,一天中最忙碌的工作已临近结束,只待出锅的鸭子卤好后,再进行烫皮和淋油糖等工序,接着便可拿出去卖了。

为了保证新鲜,做甜皮鸭时间都是选择在凌晨,潘文全的早起成为每天的必修课。“每天凌晨3点钟就要起床,杀鸭子、清理、卤鸭子、烫皮等,所有工序都要亲力亲为。”多年的坚持已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每当看到当天所有货卖完时,那种内心的充实便鼓舞着他一如既往给力工作。

为了调制出独具特色的口味,他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口味进行了一些改良,其中一次工艺改进花了他足足3个月的时间。“在研究新口味的时候,我把不同香料进行组合搭配,因为配料不同,做出来的味道就会不一样,然后根据熬制出来的不同卤水味进行分辨,挑选最适合的搭配。”在潘文全看来,改良出来的口味,最基本要做到味道纯正,不能有任何怪味,盐和糖的用量必须要配好。

“在做甜皮鸭的过程中,卤鸭子的步骤最为关键,因为一旦起锅后,就没办法再添加了。”为了保证口味纯正地道,潘文全一早起来就会到作坊里对卤水进行品尝,细细体会口味变化。而如此重复的细节,他的这一坚持竟是30余年。

 

煮熟的鸭子“飞出去”

“潘鸭子”在我县的知名度很高,随着“甜皮鸭”生意的日渐红火,当地好“甜皮鸭”这口的食客少有不知潘文全名气的。对自己事业的总结,潘文全很实在,他认为靠的是时间的积累。很多顾客是回头客,吃惯了潘文全做的口味,就不愿换。久而久之便形成固定的消费群,不少老顾客更是干脆地称他为“潘鸭子”。

“潘鸭子”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少人主动找上门,请求学手艺。对于拜师,潘文全向记者透露了他一直坚持的两个要求:“一是要能吃苦,二是要用心学。”潘文全表示,只要他们能承诺我这两点,我都会尽心尽力地教他们。

虽然在‘甜皮鸭’这个行当,都有自己的守业秘诀,但潘文全却似乎从不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说法。他认为,大家都是为了想保留最好的口味让更多人品尝到。徒弟们出师后事业发展顺利,师傅也会有自豪感。诚实守信的经营比什么都重要。

经过30多年的用心培养,如今潘文全的徒弟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他已实现了将“甜皮鸭”这一具有浓郁地方口味的菜肴推广出去的梦想。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付费方式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会员管理制度  |  隐私政策  |  会员释疑问答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