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畜”势勃发 打造富民大业

   2012-08-06 6360
核心提示:标准化,规模养,鸡猪牛羊健康长;农民富,企业壮,农村处处新气象。走进全市大大小小的养殖场,圈洁猪肥、牛羊成群,记者感受到
“标准化,规模养,鸡猪牛羊健康长;农民富,企业壮,农村处处新气象。”走进全市大大小小的养殖场,圈洁猪肥、牛羊成群,记者感受到的是畜牧业“畜”势勃发的景象。近年来,宿迁市抢占现代畜牧业发展制高点,不断推进畜牧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提高畜牧综合生产能力。如今,全市畜牧业已经迈上了现代高效发展之路。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宿迁市生猪出栏267万头,家禽出栏1.16亿羽,水禽出栏2000万羽,肉鸡出栏8000万羽。全市重点发展生猪出栏万头以上、蛋禽存栏5万羽以上、肉禽年出栏50万羽以上、奶牛存栏1000头以上大型标准养殖场。目前,生猪、家禽、奶牛养殖三足鼎立,引领着宿迁市现代畜牧业蓬勃发展。
  生猪产业:
  大型养殖场支撑市场平衡
  “现在我们已经投资1.5亿元,建成了泗洪宝迪种猪科技有限公司。我们将依托苏北独特的养殖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带动当地的生猪养殖结构升级。”宝迪集团天津恒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伟说。
  站在泗洪宝迪种猪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区楼顶,眼前看到的是一片壮观的标准化猪舍。李伟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共有5186头种猪,年可繁育11万头生猪,年出栏量在10万头左右,有70名当地农民在公司就业,月薪可达3000元。
  在泗洪县,生猪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
    2011年9月,泗洪县被省农委评为“生猪产业大县”,向生猪产业现代化又迈进了一大步。今年以来,泗洪县生猪栏存和出栏量继续呈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6月底出栏生猪70.9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5.15万头,优质商品猪市场资源占有率空前强大。目前,泗洪县良种二元母猪占能繁母猪总量的90%,泗洪境内的宿迁温氏畜牧有限公司、泗洪宝迪种猪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大型种猪、商品猪繁育基地,半年内向市场提供了7万头优质三元商品猪,产业发展后劲十足。
  而与泗洪相邻的泗阳县则以打造“生态品牌,建设百万头生猪大县”为目标,以建设肉类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健全良繁体系为基础,以发展规模养殖为重点,以强化疫病防控为保障,建立健全生猪产业化体系,现代养猪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为提升生猪产业发展层次水平,完善产业体系,泗阳县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引进了雨润集团投资5亿元建设的集种猪饲养、生猪屠宰加工于一体的福润肉类加工厂,从荷兰引进日屠宰万头生猪的世界领先MPS屠宰生产线,年可屠宰生猪300万头。苏食、雨润、浙江加华等大型生猪养殖集团均在泗阳投资建设良种猪繁育基地,并培育了自主品牌“苏食淮黑猪”新品系,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
  “近年来,生猪市场价格波动比较大,大型企业的落户对市场的平衡起到了关键作用。”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说。据统计,上半年全市生猪养殖规模比重达80%。
  肉鸡产业:
  一只肉鸡带出一条产业链
  “我们中粮肉食之所以落户宿迁宿豫区,是因为宿豫区的肉鸡养殖在全国都很有名,而且地方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肉鸡产业发展。”中粮肉食宿迁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办公室主任楮忠雪说,“我们宿迁公司希望能成为宿迁肉鸡产业龙头,在食品安全、生物安全和生产安全方面成为榜样,我们未来的发展目标是要做行业里的标杆企业。”
  据楮忠雪介绍,目前,中粮肉食宿迁有限公司占地2026亩,拥有子项目有24个,年存栏种鸡75万羽,生产苗鸡1亿羽,每天可屠宰20万只肉鸡,全年可以屠宰6000万只;全年可以生产鸡肉生食品12万吨,熟食调理品4万吨,带动周边7000人就业。公司下属有12个种鸡场、10个肉鸡场、1个孵化场、1个屠宰场、1个调理品厂、一个熟食厂,还有一个羽毛粉碎车间。
  肉鸡产业已经成为宿豫区的“金字”招牌。2008年以来,宿豫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全面小康的目标,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把肉鸡产业做大做强,通过招商引资延伸产业链,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养殖基地+农户”的肉禽养殖新模式,促进全区畜禽业实现“裂变”式发展。
  为加强产业配套,宿豫区积极延伸肉禽产业上下游链条,迅速建立从肉鸡生产到无害化处理等一条龙生产体系。2009年,益客年加工40万吨的肉鸡饲料加工厂、2万吨熟食及年生产20万吨优质有机肥的江苏谷浪多(宿迁)有机肥厂建成投产;2011年,中粮集团建成种鸡养殖场12个,栏存种鸡75万套,单体规模亚洲第一,来龙镇成为世界种禽第一镇,全区肉种禽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套,年产种蛋1.4亿枚,苗禽孵化能力达到1.4亿羽。50万吨肉禽饲料项目、4万吨熟食加工项目开工建设,全区形成了年产90万吨肉禽饲料生产、7万吨肉禽食品加工能力。
  目前宿豫已形成从饲料加工、种鸡饲养、苗鸡孵化、肉鸡养殖到肉鸡分割、熟食加工、有机肥生产为一体的产业化体系,并带动了物流配送、冷藏、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宿豫区充分发挥现有肉禽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方式,以订单合同确保养殖户利益,形成了上连市场、下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拉动了肉禽养殖业蓬勃发展。
  目前,宿豫区养殖2亿羽、加工2亿羽的肉鸡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年吸纳农民就业近3万人,促进农民人均增收750元以上,全面建成集苗禽孵化、饲料生产、肉禽养殖、成禽加工、有机肥生产等为一体的产业化链条较为完整的新兴百亿元支柱型产业。
  奶牛产业:
  “白色”产业后发快进
  尽管天气炎热,但在南京卫岗牛奶泗洪生态牧场,一头头奶牛正悠闲地吃着草,在标准化的牛棚中,几百台大型电风扇正在为奶牛降暑。副场长杨小兵告诉记者,目前牧场共有1200头奶牛,成年母牛年产奶量可达9吨,饲料全部用的是本地玉米秸秆,每年该牧场年收储玉米秸秆等1万吨以上,既解决了西南岗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的难题,又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促进了西南岗地区农业发展的大循环。
  “为了给奶牛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了不污染当地农田,我们牧场采用农牧结合的方式,对奶牛排泄物进行处理及循环利用。”杨小兵说,南京卫岗牛奶泗洪生态牧场建有雨污分离系统、干湿分离系统和污水处理、净化及农田回用系统。粪便进行堆肥处理,污水可在生态净化处理后进行农田回用。
  记者在现场看到,牧场设有粪便处理场、污水收集池、沉淀池、三格化粪池、厌氧池、好氧池等无害化处理系统,废水经过净化处理后,通过喷灌方式用于牧草的灌溉与施肥,达到零污染排放,实现生态循环。
  2011年,蒙牛集团、内蒙古赛科星澳源牧业在青阳镇重岗社区合作建设的万头奶牛养殖场项目,计划引进奶牛1万头,并引入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处理奶牛养殖粪污,走上生态奶牛养殖发展之路。目前万头奶牛养殖场项目已经完成五通一平工作,主体工程两个标段于5月7日招标结束,其中一标段工程施工方已经进入场地。另外,该公司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引入的3000头的娟珊和荷斯坦牛已泊于镇江港,接受隔离观察,预计45天后可转运泗洪。这个项目将催生青阳镇重岗社区奶牛养殖基地的形成,为泗洪县奶牛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近年来,泗洪县将发展奶牛产业作为促进畜牧业转型的重要举措和前沿阵地,围绕建设现代奶牛产业这一总体目标,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健全完善奶业合作经济组织,提升优势区域奶业集约化、标准化、优质化水平,不断推动奶牛业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泗洪县栏存奶牛1.2万头,规模比重在95%以上,标准化奶牛养殖场12家,其中栏存1000头以上的规模奶牛养殖企业3户,栏存200-1000头的规模场7户,奶牛专业合作组织5家,奶畜养殖场自建奶站2个,标准化生鲜乳运输车辆3辆。今年上半年,泗洪县奶牛产生鲜乳奶总量1万吨,生鲜牛奶主要销往马鞍山蒙牛、南京卫岗、合肥伊利等乳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1.25亿元。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付费方式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会员管理制度  |  隐私政策  |  会员释疑问答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