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南亚等重要产粮地的持续高温干旱,国际粮价大幅上涨。自6月以来,玉米、小麦和大豆等农产品[5.56 1.83% 股吧 研报]的价格屡创新高,至7月24日收盘时,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玉米、小麦价格的涨幅均超过45%,大豆则涨价超过20%。
而目前这种极端天气短期似乎无缓解的迹象,因而农产品价格可能会在下来一段时间内长期处于高位。而有研究机构认为,国际粮价大涨不大可能会推高中国国内的CPI.
美重要农产品价格创新高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的数据,目前美国受干旱影响的区域面积已经创下1956年以来的新高。在这种极端天气的影响下,农作物歉收,从而美国玉米、小麦和大豆的价格连续走高。
至7月24日收盘时,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玉米、小麦价格的涨幅均超过45%,大豆则涨价超过20%.
光大证券[13.45 0.52% 股吧 研报]分析师何媛媛认为,虽然中国的通胀主要由食品价格推动,但美国的旱灾不会对中国的粮食价格造成太大影响,从而并不会大幅推高C PI.
对CPI影响极其有限
具体来说,我国近些年来一直实行口粮自给自足的政策。因此,大米、小麦和玉米这三种主要口粮的净进口占国内消费量的比重微乎其微。这让口粮的国内外价格并无太大的相关性。在这种背景下,国际口粮价格的上升对国内食品价格的传导作用十分有限。
但是,目前我国的大豆消费进口依存度比较高,2011年,进口大豆已经占到了我国国内大豆消费量的4/5,这让国内外大豆价格完全同步。因此,国际大豆价格的上升会直接传导至国内,推高国内大豆及食用油的价格。然而,据光大证券的估算,大豆以及大豆油在CPI统计的一篮子商品中的占比过小,只有1%左右,因此对整体CPI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另外,即使大豆和玉米上涨会导致猪饲料价格上涨,对猪肉价格的影响也极其有限。
另外,巴克莱银行也声称,因为最近粮食价格大涨是受到供应面而不是需求的推动,同时能够导致中国出现周期性通胀的因素已在2012年得到有力的控制、该机构预计下半年大部分时间中国的通胀率仍将处于可控水平。